卷十六 铁马踏雪取河北 第九章 恒山之乱(第2/3页)

房山县城外的旷野里,数千人名面黄肌瘦的妇孺和老人正围着一株干枯大树,呆呆地仰头聆听,大树上站着一名年轻的隋军士兵,他的声音高亢而清晰,顺风传得很远。

“各位父老乡亲,我并没有欺骗大家,今年河东大丰收,家家户户的粮屯里都堆满了金黄的稻谷,墙角堆满了成捆的布匹,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土地,丁男有五十亩良田,丁女有二十亩桑麻田,他们不用交租,每亩地只要交五升的税赋,交一匹布,交一束丝,剩下的都是他们自己的,没有什么青苗钱,没有什么人头税,每个人都可以吃饱饭,每个人都有几身新衣,孩子们可以上学堂,大量青壮都在家中陪伴妻儿父母,不用去从军打仗,这些都是真实的,就离你们不远,翻过太行山,你们也一样能享受这样的生活。”

隋军士兵的宣传具有极大诱惑,很多妇女看着自己破烂的衣裙,抱着瘦弱的孩子,都忍不住哭了起来,有老人振臂大喊:“我们可以去吗?”

“你们可以去,马上要过新年了,你们能吃饱饭,能吃上肉,孩子们可以穿上新衣,你们可以从井陉过去,只要过了土门关,你们就能吃到热腾腾的白面饼,可以穿上厚衣……”

“可是我的丈夫还在真定从军,我们走了,他怎么办?”一名抱着孩子的妇女鼓足勇气大声问道。

“你们知道你们丈夫,你们的儿子为什么走不了吗?他们也不愿意给魏刀儿卖命,他们也想走,可就是因为你们在这里,他们不敢走,只要你们走了,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很快就会逃来和你们团聚!”

民众们沸腾起来,求生的欲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他们忘记了恐惧,他们异常激动,一名老者振臂高呼:“我们去井陉,去河东!”

“去河东!去河东!”

数千名妇孺老人调头向土门关方向而去。

……

这样的情形同样发生在恒山郡各地,饥寒交迫的民众从四面八方涌向土门关,而北部的行唐县、滋阳县的民众则调头向北,越过博陵郡向上谷郡徒步而去。

这些被盘剥、被压迫的民众是善良而怯弱,他们甚至到了死亡边缘也不敢反抗,他们生活在绝望之中,可一旦有人让他们看到希望,有人鼓动他们站起来抗争,那么,他们为了生存,为了孩子,他们的勇气就会迸发,会不顾一切地逃往新生活的彼岸,任何力量也无法将他们压制。

他们的愤怒和期盼就像高高悬在头顶的堰塞湖,魏刀儿的武力控制就像将湖水封堵的巨石,湖水越积越多,当上谷郡这块巨石被搬掉后,堰塞湖终于一泻千里,恒山郡的逃亡大潮俨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声势浩大,最后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军队。

最先波及的是上谷郡籍的士兵,开始是小规模的逃亡,随着上谷郡开始分田消息的传来,逃亡的士兵越来越多,现在跟随着民众的逃亡大潮,上谷郡籍的士兵也开始了大规模的逃亡。

真定县王宫内,土门关传来的消息令魏刀儿勃然大怒,连土门关的三千守军也跟着逃亡了,土门关已经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关隘。

魏刀儿狠狠一鞭抽在大将孙时德的身上,土门关的守将孙健正是他的侄子,三千士兵也是他的部属。

“浑蛋!你怎么向我交代?”

魏刀儿气得要发疯了,虽然他平时恨这些老弱妇孺,消耗他的军粮,恨不得他们全部死掉,可真的当恒山郡民众大规模逃亡,他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没有了这些老弱妇孺为人质,他的军队将重蹈上谷郡军队的覆辙,全面逃亡崩溃。

魏刀儿一把揪住他脖领大吼:“我信任你才把土门关交给你,现在土门关丢了,你让我怎么办?”

孙时德说起来还是魏刀儿的岳父,他的一个女儿是魏刀儿的贵妃,却被魏刀儿毫不给面子地抽了十几鞭,他心中恨极,也恶狠狠大嚷:“我亲自率军去土门关,谁敢逃跑我就宰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