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四十八章 唐朝密使(第2/3页)

李神通来到了晋阳宫大门前,苏威和裴矩两位老臣已经在这里等候他多时了,李神通认识苏威,也认识裴矩,这都是当年隋朝的宰相,尤其苏威,更是大隋开国元老,这两个重量人物的迎接使他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

李神通再没有了淮安王的清高,他翻身下马,快步上前躬身,“李神通参见两位老相国。”

苏威眯着眼笑道:“王爷是北隋贵客,我们一路多有怠慢,请多多见谅!”

“我一路很顺利,隋军护卫得很好,老相国言重了。”

旁边裴矩也笑道:“本来应该让王爷休息几天,但我们估计王爷心里也很急,就先简单谈谈吧!”

“正是,我也想先和北隋朝廷谈一谈,休息不急。”

“那就请吧!”

“两位老相国请!”

李神通跟着苏威和裴矩进了晋阳宫,一路来到了紫微阁,他打量一眼这座高达十丈的巨大宫阁,他记得这里原来叫栖凤阁,现在改名为紫微阁,这里就是北隋王朝的最高权力中心,杨元庆也在这里面处理朝务,不知他会不会见自己?

李神通心情忐忑走进了紫微阁,迎接他的却是杜如晦和崔君素,苏威和裴矩二人却没有跟来,他心中有些奇怪,杜如晦笑道:“很抱歉,今天正要是进士入仕的日子,有很隆重的仪式,苏、裴两位老相国将主持仪式,王相国任训导官,所以只能是我和崔相国与殿下面谈。”

旁边崔君素又道:“杨总管这两天正忙军务和科举之事,明后天会专门接见殿下!”

李神通心中明白,杨元庆实际上是让杜如晦等人和自己初谈,有所进展后他再出面,这也是正常的做法,他一点也不奇怪。

“那就麻烦杜相国和崔相国了。”

李神通被请进了议事房,这里是紫微阁的最高处,从窗户可以清晰地看见太原北城门,只见二百名进士已从城内出来了,渐渐抵达了晋阳宫,宫门前铺上了地毯和高台,苏威和裴矩带着百余名官员在等候,李神通忽然看见了站在高台上的杨元庆,杜如晦笑了笑,解释道:“今天是由总管授进士帽,前三名还要留画像在文学馆,然后举行大宴,圣上还会接见他们,礼仪很繁琐,明天休息一天,后来在吏部入职授官。”

这时,杨师道、魏征和张述三人也走进了议事堂,杨师道出任纳言,如果没有入相,但已是极为重要的人物,魏征是负责议事记录,张述则作为会谈监督,这是一次很正式的会谈。

李神通坐了下来,有从事将窗户都关上,随即退了下去,议事堂内变得很安静。

杜如晦站起身肃然道:“唐朝帝尊事先送来的信件我们都已经看过,信中提出结束敌视,两国和解相待,对此,北隋的态度也很明确,我们欢迎这样的和解,但有很多细节需要落实,所以双方坐下要慢慢谈,希望能在年底前达成一个完整的和解方案。”

……

一个时辰后,杜如晦出现在杨元庆的官房内,此时,新科进士们的入仕庆典已经结束,二百名进士前去文昌殿参加为他们举行的酒宴,杨元庆则回到了自己的官房。

相对于进士们的典礼,他其实更重视李神通的这次秘密访问,就在昨天下午,他接到了李渊派人送来的一封亲笔信,信中表达了希望两个朝廷和解的愿望。

杨元庆也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他心里明白,北隋吞不掉唐朝,唐朝也灭不了北隋,与其两者这样无休止地耗下去,还不如暂时停战,各自去发展自己的势力,他杨元庆需要东进河北,李渊也需要彻底剿灭西秦国,稳固后方。

两个朝廷都有各自迫切的任务,这便使得他们之间的和解成为可能,当然,想真正和解还有很多细节要落实,比如北隋进攻河北时,幽州怎么办?罗艺已经投降了唐朝,被封为北平王,北隋必然会进攻幽州,那么和解协议又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