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三十四章 推波助澜(第2/3页)

蒋通反复读了几遍,又想了一想,抬起头对阿喜郎道:“我们有事情做了。”

……

次日,刚刚沉寂的长安舆论忽然又热闹起来,本来已经没有多少人谈的弘农郡之战,又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不同时的是,这次谈论的话题更深,范围更广,长安人仿佛一夜之间开了窍,很多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也都一一曝光,这次舆论的焦点直指当今皇帝李渊。

平康坊贵仁酒肆,这是长安城有名的酒肆,占地十余亩,楼高四层,规模庞大,这座酒肆是窦家的产业,每年都能带来滚滚利润。

中午时分,酒肆内酒客满座,谈笑风生,格外热闹,坐在靠窗的一群人正围着一起谈论着什么,把许多好事者也引了过去,端着酒杯在一旁竖耳聆听。

说话者是一个四十余岁的清客,留着一尺长的黑须,目光敏锐,格外健谈。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黄君汉在军营内召集校尉以上军官议事,愿意投降者跟他,不愿意跟随者回潼关,当时有五千多人回潼关,那时天色还是黄昏,而杨元庆是一更时分以后才发动渡河攻势,这中间有几个时辰时间,齐王居然按兵不动,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齐王根本就是故意不救援弘农唐军。”有人大声插口道,顿时引来周围人一片惊叹。

“为什么齐王要这么做?”有人又问道。

中年人冷笑一声,“很简单,因为河间郡王弹劾齐王抢黄君汉的女人,齐王心怀报复,所以宁愿三万唐军全军覆没,他也不会出一兵一卒救援。”

酒肆内顿时响起一片大骂声,三万军全军覆没,绝大部分都是关中子弟,很多人都有亲戚朋友的孩子在其中。

“他娘的,到底哪个狗屎齐王有没有抢黄君汉的女人,圣旨上不说没有抢吗?”

中年人刚要说话,一名店伙计挤进来敲了敲桌子,警告中年人,“掌柜叫你说话当心点,别涉及到圣上。”

中年人冷冷一笑,对众人道:“大家都不是傻瓜,自己去想吧!一个是亲王,一个只是普通将领,谁是诬告者,谁是无辜者?”

酒肆里顿时一片哗然。

……

贵仁酒肆只是长安一个小小的风波点,这几天长安各大酒肆、客栈、青楼、邸店都在议论这件事,长安民众的情绪也渐渐被调动起来,开始不断有阵亡将士家属抱着灵牌到皇城朱雀门前哭闹,要求朝廷严惩齐王,还阵亡将士一个说法。

聚集人越来越多,到第三天竟然有数千人之多,他们跪在皇城前哭灵,声势浩大,拦截马车哭诉,阻碍官员上朝,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廷运转,就在这时,灞桥驻军传来消息,军营内出现了士兵逃亡现象。

巨大的舆论压力使李渊焦头烂额,他终于不得不面对现实。

内宫甘露殿,李元吉再次跪在父皇李渊的面前,这一次不仅仅是李渊和李元吉两人,李世民和李孝恭也同时在场,包括李元吉的母亲,皇后窦氏也在揪心地望着儿子。

“这一次你还不打算说实话吗?”李渊冷冷地望着儿子。

李元吉也终于扛不住了,长安突然出现的巨大舆论压力使他处于一场政治风暴的中心,他李元吉也成为千夫所指,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次很随意地强夺女人,竟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他嘴唇哆嗦着,可是怎么也说不出一句话。

李渊才是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他之前话说得太满,正式旨意也下达了,现在就算李元吉承认了,他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难道真要让他下罪己诏,承认自己袒护儿子吗?这会严重影响到他帝王的形象,一步错,步步错,李渊也知道这件事严重动摇了军心,如果再不严惩儿子,给阵亡士兵家属及军队一个交代,那么士兵的逃亡就会大规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