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宛转扬州花园里 第四十二章 步步紧逼(第2/3页)

杨元庆又对李靖道:“从前李世民之所以不愿和我对阵,是因为徐世绩的两万军队在侧翼,使李世民不敢轻举妄动,现在侧翼的威胁消失,他便可以集中兵力和我们对决,他之所以敢孤注一掷向我们挑战,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取胜的可能更大,我宁可避而不战。”

李靖点点头,“总管说得极对,避而不战,是最佳的策略,等唐军的军心崩溃,我们不战而胜。”

这时,一名士兵在帐门前禀报,“启禀总管,马邑郡紧急情报!”

杨元庆和李靖对望一眼,两人都同时想到了罗艺,此时北面发生情况,要么是魏刀儿趁乱来劫掠,要么就是罗艺从后面牵制他们。

片刻,一名亲兵进来,将鹰信呈给杨元庆,杨元庆展开看了一遍,果然是罗艺,又将信交给了李靖。

李靖看完信,眉头微微一皱,“罗艺似乎就止步于横军堡。”

杨元庆冷笑一声道:“这就是罗艺的狡猾之处,引而不发,如果我们被李世民击败,他就会趁火打劫,出兵雁门郡,如果我们击败了李世民,那么他又会将爪子缩回去,但他会防御住军都陉,不准我们从军都陉进入涿郡,他这样做同时也是向李渊示好,他已经出兵牵制我了。”

“那是否要派兵和他对峙?”

杨元庆摇摇头,“不要去理睬他,按照原计划行动。”

……

一个时辰后,六万丰州大军向霍邑县方向撤离,当天晚上,丰州军撤回了霍邑郡,而唐军的进军步伐也渐渐慢了下来,杨元庆的避而不战,使李世民的军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夜幕渐渐降临,唐军大营内一片寂静,士兵们都已入睡,而大营四周则部署了上千名巡哨,严防丰州军夜间袭营。

大帐内,李世民忧心忡忡,背着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他已经接到父亲的命令,命他返回关中,可现在回关中的路已经被截断,他回不去了,他想和杨元庆决战,但杨元庆却避而不战,令他进退两难。

现在,退路被截断的消息已经传出去,士气开始受到影响,拖一天,士气降一分,拖上半个月,士气就将消亡殆尽,他的军队将不战自败,李世民很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他现在该怎么办?

其实李世民也有方案,一个方案是占领河东道南部,坚守三个月,等待冬天黄河结冰,那时可以顺利返回关中,这个方案时间太长,他拖不起,风险实在太大。

另一个方案是夺回河津渡口,让关中协助寻找渡河工具,船只或者羊皮筏子均可以,不过杨元庆已经烧毁黄河两岸的渡船,一时半会儿,可能也凑不到这么多船只。

再有一个方案就是从风陵津渡河到对岸,从潼关入关中,那边应该有渡船。

现在的问题,如果大军南下,一定会被杨元庆跟随,如果他趁自己大军渡河时发动攻击,那么自己必将大败无疑,各种担心使李世民心神难定,忧虑之极。

就在这时,亲兵在门口禀报:“秦公,屈突将军求见!”

李世民精神一振,屈突通此时来见他,必然是有脱困的办法了,他急忙道:“速请他进来!”

片刻,屈突通匆匆走进大营,单膝跪下行礼道:“卑职参见秦公!”

“屈突将军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屈突通站起身笑道:“秦公是在为无法撤军回关中而烦恼吧!”

李世民叹了口气,“确实如此,退路被截,使军心不稳,我想和杨元庆决战,他却避而不战,我也不知现在该怎么办?屈突将军可有良策。”

“秦公其实不必太担心,退路虽断,但只要抓住杨元庆的弱点,我们还是有机会。”

李世民慢慢坐了下来,他一直自诩为军事天才,善谋且勇决,但这次河东之战使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经验不足,在遇到更强大的杨元庆时,他便显得处处被动,几乎是被杨元庆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