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宛转扬州花园里 第九章 攻心为上(第2/3页)

杨侑看了杨元庆一眼,有些胆怯道:“二叔准我来这里读书。”

杨侑叫杨元庆‘二叔’,使李纲心中有些不舒服,不过杨元庆竟然准杨侑来郡学读书,这却是李纲怎么想不到,看来这个杨元庆还多少有点心胸,他还是没有理会杨元庆,对杨侑点了点头,“那好吧!你就在这里读书,与平常生徒无异。”

杨侑心花怒放,跪下来,向李纲恭恭敬敬磕了个头,行一个拜师礼,杨元庆笑道:“一切就拜托先生了。”

李纲冷哼一声,不理睬他,牵着杨侑的手径直进去了。

杨元庆无奈地摇摇头,这个李纲脾气又硬又臭,想让他效忠自己,估计很难,不过他能给自己培养一批人才,倒也是不错。

杨元庆又想到苏威,据说此公一来便提出要做总管府长史,或者做五原郡太守,总之他不甘为人之下,杨元庆只好封他为代王傅、关北六郡巡察大使,尊他为阁老,相比之下,李纲要比他有骨气得多。

不过杨元庆需要苏威的声望,人品暂时不重要,而且苏威也确实很有才能,他将来能替自己迅速建立起一种制度。

杨元庆又从窗户望去,只见李纲将杨侑领到一张桌前,让他坐下,又给了他一本书和笔墨纸砚,杨侑也和其他少年一样,专心致志地跟着读了起来。

杨元庆看见了这一切,他脸上露出一丝会心的笑意,虽然贵为皇孙,但他骨子里却一个渴望自由、渴望同伴的孩子,只可惜这种普通人的生活,他也享受不了多久了。

杨元庆回头对学监和负责杨侑安全的侍卫长道:“不准任何人透露他的身份,另外,要派两个武艺最高强之人紧随他左右,除了在学堂内读书之外,其他郡学的任何地方都必须寸步不离,晚上不在这里住宿,每天一早过来,安全上不得有半点大意。”

“卑职明白!”

……

九原县的居民正在陆陆续续返回,这一次不像逃亡时那样仓促狼狈,大家都很从容,把一切收拾妥当后才起身,妇孺老人都是乘船回来,省去了旅途的劳乏。

县城大街上人来人往,各家店铺也开了一半,酒肆里也有了生意,一队牵着骆驼的粟特商人出现在大街上,九原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恢复着从前的繁华。

杨元庆一行人来到总管府前,翻身下马,杜如晦已闻讯迎了出来,“我们都猜想总管一定会先回来一趟。”

“为何?”杨元庆走上台阶笑问道。

“你若不把丰州的事情安排好,怎能一走了之?想当甩手掌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杨元庆微微一笑,“我也没想过当甩手掌柜,这不回来了吗?”

房间里,两人坐了下来,杜如晦关切问道:“总管只带三万人东征,够吗?”

“只要保证粮食,三万人是足够了,我先打刘武周,这样肯定会有兵源补充,等打完刘武周,手中估计就有十万军队了,然后便可以全力进攻太原,就不知薛举能不能替我支撑三个月。”

李渊在太原留有五万军队,由李元吉统帅,另外在河东各郡还有部署有三万军队,再加上太原城墙高大坚固,想打下来并不容易,这些杨元庆心里都有数,但不能因为难打他就退却,如果能拿下太原,就将成为他攻打河北最有利的大本营。

“可我听说刘武周也曾攻打太原,和李元吉军队打了三仗,两胜一败,把李元吉压制在太原城内,可见刘武周的战斗力也不弱,总管切不可轻敌。”

“这个我明白。”

杨元庆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茶,问:“刘文静如何了?”

杜如晦苦笑一声,“他已经绝食两天了,他说要么放他回去,要么就饿死,绝不投降,此人比李纲还要硬。”

杨元庆沉思片刻问道:“他可给李渊写过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