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宛转扬州花园里 第四章 利益之诱(第2/3页)

但李渊对裴寂的信任却不是因为晋阳宫的物资,而是裴寂对李渊心思揣摩得极为透彻,他能在最关键时刻为李渊解忧,比如现在,他知道李渊其实也想杀儿子李智云灭口,他并不是真的恨李世民杀弟,但他们需要一个台阶,将他们从杀子杀弟的伦理罪恶中解脱出来。

于是裴寂便有了大义灭亲的借口,这就是最好的台阶,不仅是给李世民,也是给李渊。

李渊心中蓦地一松,他从黑暗中走出来了,他心中充满了感激,半晌,李渊叹息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裴公一样睿智,此事还望裴公莫要外传。”

“这个当然,三人成虎,我也不希望世民被人误以为是阴狠毒辣之人。”

李渊一颗心放了下来,重重哼一声说:“这件事的祸根还是杨元庆,他居心叵测,以我儿子为要挟,结果发生了人伦惨剧,这个杀子之仇,我李渊会记在心中。”

裴寂心中苦笑,其实这件事的祸根是李渊自己,他送儿子去突厥为质,才最终导致今天的悲剧,不过,这话裴寂可不敢说,他沉吟一下问:“唐公认为,杨元庆来关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李渊也陷入沉思,他当然不会认为杨元庆仅仅是为揭露自己而亲自跑来关中,杨元庆不是这样冲动的人,更不是为所谓的替父报仇,以杨元庆的身份和城府,以及李渊对杨元庆的了解,他知道杨元庆亲自来关中必然是有更深更大的图谋,那会是什么?

李渊看了裴寂一眼,见他笑得颇为诡秘,心中顿悟,便笑道:“原来裴公已经想到,为何不早早道来?害我苦思不解。”

裴寂歉然道:“其实卑职也是突然之间想到,卑职认为杨元庆的真正所图或许和唐公一样。”

李渊蓦地反应过来,“裴公是指关内和陇右?”

裴寂缓缓点头,“除此之外,我想不到他还有什么目的了。”

李渊捋须沉思,他的下一步便是取关内和陇右,巩固后方,然后调头向东争霸中原,而杨元庆控制了关北六郡,尤其更是直接侵占了灵武郡,他极有可能会以灵武郡为根基,向弘化郡、平凉郡扩张,所以他这次亲自南下,其实就是他势力南下的信号。

这绝对不行!如果只有关中而没有关内和陇右,那就像人只有头颅而没有四肢和躯干一样,他李渊也绝不干。

“事情紧急,我要立刻部署兵力夺取关内和陇右。”

李渊终于下定了决心,这时他又想起一事,不由担忧地问道:“今天杨元庆公开指责我勾结突厥,我很担心民心有变,裴公可有什么良方挽救?”

裴寂微微笑道:“民多愚钝,人云亦云,只要唐公反复交代,五公子是杨元庆从太原所窃,所谓信也是伪书,随军突厥人不过是卖马的贩子,杨元庆是为报杀父之仇,故意来污蔑唐公,这样反复灌输,民众也就信了。”

李渊点了点头,裴寂说得有道理,裴寂又笑道:“其实普通民众大多是见小利忘大义之人,唐公只要略施小计,便可让关中之民皆颂唐公之德,而无人去关心突厥寇边之痛。”

李渊好奇地问:“具体怎么做?”

“很简单,唐公只说军费紧张,太原运钱未至,向长安每家借一百钱,三天后以一百三十钱还之,如果户户都肯借,说明唐公信誉未失,三天后,唐公以一百三十好钱还之,长安人只会说唐公是诚信之人,而不会再有人说唐公坏话。”

李渊眯眼笑了起来,“此言极善!”

……

当天下午,便有士兵在长安各坊贴出了借钱通告,军费紧张,每户暂借一百钱,三天后还一百三十钱,一切皆是自愿,绝不勉强。

一百钱并不多,一吊钱而已,只能买三升米,家家户户都拿得出,次日一早,坊正挨家挨户去打借条收钱,除了极少数吝啬人家外,几乎家家户户都肯借钱给李渊军队,不过大多是大业六年后铸造的烂钱,三天后,李渊命人将本钱和利息悉数归还,而且都是开皇年间的好钱,一时间,李渊声望暴涨,人人皆颂他是贤仁宽厚的长者,勾结突厥的恶名除了少数人还在议论外,大多数人都忘得干干净净,或者说已经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