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双雄崛起北与南 第十六章 重大隐忧(第2/3页)

灵武郡的黄河河面足有数里,因此大部人都是乘雪橇过河,很多载客的车夫都聚集在码头旁,等待客人上门。

回乐县县令宋襄带领着杨元庆和一群军官在黄河边视察,他们来到码头前,等客的数十名车夫都纷纷闪开,他来到一辆大型载货雪橇前,对杨元庆道:“杨总管,这就是当地冬天运货的雪橇,一般都和个一样。”

其实杨元庆并不是要察看交通工具,大型运货雪橇丰州有很多,他是想在码头附近建造大型仓库,同时扩建码头,并建立起从五原郡到灵武郡一条冬季运输路线,整个冬天,五原郡和灵武郡之间没有任何往来。

不过这种大型运货雪橇他也需要,他正想把一批灵武郡仓库中的上好生铁急运去五原郡。

杨元庆走到雪橇前,他低头看了看这架大型雪橇,雪橇是用两根胡柳木做成,前面有翘起的挡雪板,上面绷一层牛皮,做得很简单,比起丰州的军用大雪橇,这种雪橇只能算是小型,只有一匹马拉拽。

杨元庆又抓起马蹄看了看,用的是普通马蹄铁,不是那种专门的重型马蹄铁,这种马匹跑不了长途,使他心中略略有些失望。

“可以一次拉多少货物?”杨元庆问车夫道。

车夫不知杨元庆身份,但他却认识县令,见县令都对杨元庆恭恭敬敬,他心中更是惶恐,躬身道:“回禀老爷,最多能拉两石货物,再加两个人。”

“那能跑多远?”杨元庆又问。

“最远跑过弘静县,一百多里,再远就不行了,如果再加一匹马,那就能跑到灵武县。”

杨元庆摇摇头,运货量太小,他的大雪橇一次可以运六石粮食,甚至还能拉动平地船在河面上行走,这边的雪橇不能满足他的需要。

杨元庆便回头令道:“发飞鹰信到丰州,让杜长史调两千辆大雪橇过来,顺便再运送一批钱来。”

一名亲兵答应,立刻去安排了,杨元庆又对新任太守张庭和驻灵武郡的督军韩有凤道:“现在第一要务,就是要把灵武郡和五原郡紧密地联系起来,包括鹰站、码头还有驿站,五原郡境内的驿站崔君肃已经在着手修建了,灵武郡境内也要加快速度,按照丰州的标准,每隔八十里建一座驿站,我要求这个冬天必须建好,这个要求应该不难。”

张庭点点头,“卑职明白,马上就着手准备。”

“还有就是冬天的货物运输。”

杨元庆又笑着对张庭道:“我已让杜长史调两千辆大雪撬过来,专门配备给灵武郡,你要充分利用起来,如果修建驿站所需的材料,便可以利用它运输,有什么东西送去五原郡,也可以利用它,还有就是造船,灵武郡水面宽阔,更适合造船,我准备把丰州造船工坊搬到灵武郡来,地点就由你来挑选,这件事就委托你了,我可能没有时间考虑这些事了。”

“总管不用一一交代,卑职都明白,还有建官学、邸店,还有税赋调整等等,大量的事情都需要卑职去做,卑职都会妥善做好。”

“你明白就行,但第一重要是交通。”

杨元庆之所以极为重视交通,就是因为他担心突厥,一旦突厥进攻丰州,那么丰州大量的人员物资就需要转移到灵武郡,这样一来,两地交通的重要性就迫在眉睫。

这也是杨元庆急于吞并灵武郡的根本原因,他准备将灵武郡作为丰州的后方,丰州的民众要渐渐转移到灵武郡,丰州就作为军屯之地。

丰州的战略位置不利,这也是他面临的最大隐患,杨元庆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一次雁门之危,若不是大隋皇帝吸引了突厥大军,他就彻底危险了。

四十万铁骑兵压丰州,足以摧毁他多年积攒的一切,所以他才急于吞并灵武郡,把他的钱粮民众都迁到灵武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