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风云激荡第九年 第四十章 祸水东引(第2/3页)

杨广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知道李渊为什么不敢,跨境剿匪已经成了杨玄感、元弘嗣和杨元庆等人的常用借口,所以他不敢,这确实是一个胆小谨慎之人。

杨广想杀李渊,是因为他姓李,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想法,但李渊本身又是一个胆小懦弱之人,杨广对他没有太多的戒心,正好可以利用李渊来安抚一下大臣们的自危之心。

“河东匪患虽不烈,但不可等闲视之,朕特准你跨境剿匪,封你为河东路讨捕大使,给你一年时间,给朕彻底平息河东匪患,一年后,若河东再有一个乱匪,那就休怪朕翻脸无情!”

虽然杨广没有明说,但李渊还是听出来了,杨广将杀他的时间定在明年,理由就是剿匪不利,他心中一阵胆寒,但脸上却是充满了感动和忠诚,“臣一定不负圣望,早日剿灭河东乱匪。”

李渊慢慢退了下去,杨广望着李渊的背影,杀机闪烁,但慢慢又平息下来,杀此人须再等一等。

……

三日后,杨广的巡视队伍继续北上,在汾阳宫休息几日后,于七月中旬,十万巡视大军抵达了紫河南岸,这里依然是马邑郡境内,北方数十里外便是巍巍长城,那是大业三年修建,从紫河延绵到榆林,长两百余里,沿着长城向西走,两天后便能抵达榆林郡。

但此时,杨广并不急着去榆林郡,或者说他不敢贸然前去榆林郡,尽管他口口声声说视察榆林郡,但榆林郡已是杨元庆的势力范围,他不得不三思而行。

次日,榆林郡太守王弘芝赶到了杨广驻地,被领到六合城上,王弘芝出身太原王氏,任榆林郡太守已经六年,本来过得平平淡淡,但杨元庆势力东扩后,便将他推到了风头浪尖上。

他心中十分紧张,前年他签署了关北六郡共同防御协议,被朝廷警告,但没有被处置,而去年丰州东扩,将整个河套平原纳入囊中,他却无力阻止,他简直不知怎么向圣上解释,但他又不得不来。

“臣榆林郡太守王弘芝参见陛下!”

王弘芝低着头,不敢看杨广的脸色,战战兢兢地等待杨广的震怒,但出乎意料的是,杨广并没有震怒,而是一种和缓的语气,“王爱卿免礼平身。”

王弘芝羞愧万分,他扑通跪倒,泣道:“臣懦弱无能,没有能为陛下保住榆林郡,臣有罪!”

杨广心中恨不得将王弘芝推出去斩了,只是他现在还需要用王弘芝,才忍住一口怒气,但王弘芝的跪地认罪倒出乎他的意料。

“王爱卿请起,朕现在想了解榆林郡的情况,听说杨元庆在黄河沿岸修了五座新城,是吗?”

王弘芝站起身道:“确实如此,从去年年初开始,他便在黄河北岸修筑了五座新城,速度很快,延续汉名,叫做西安阳县、成宜县、宜梁县、临沃县和河阳县,他自己任命了县令,并在城中驻军,每座城池至少驻军三千人,并储存了大量物资粮食军资,他说是用来防御突厥。”

“防御突厥?”

杨广冷笑一声,“那是他东扩的借口。”

“是!臣心里也是这样认为。”

杨广狠狠瞪了他一眼,但他还是强忍住了心中怒火,又问:“那他现在何处?在榆林县吗?”

“回禀陛下,他现在不在榆林县,应该回丰州了。”

杨元庆不在榆林郡,使杨广一颗心稍稍放下,他又接着问:“榆林县有多少驻军,还有多少郡兵由你指挥?”

王弘芝羞愧地低下头,“臣手中已无一兵一卒,榆林郡的军队都被他控制,目前榆林郡有驻军三千人。”

“那朕让你做太守又有何用?”

杨广终于忍不住暴怒起来,一拍桌子,“来人,将此无用之人拖出去斩了!”

数十名侍卫冲进来,拖拽着王弘芝向外走,王弘芝吓得魂飞魄散,大声哀求,“陛下饶命!饶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