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风云激荡第九年 第三章 风雨前夜(第2/3页)

元寿叹了口气道:“好吧!就不管他了,你继续说。”

元弘嗣又继续道:“一个多月前,我提出跨境剿匪的申请,兵部已经批准,昨天我得到消息,杨广的圣驾已经进入辽东,我准备以跨境剿匪的名义扩大地盘。”

元寿微微笑问道:“不知你准备剿哪个匪?”

元弘嗣一愣,连忙道:“我当时是申请剿灭白瑜娑部,兵部的批复上也是指白瑜娑部,我主要是想以剿匪之兵吞并陇右各郡郡兵,我算过,有三万余人。”

元寿摆摆手道:“兵部已经进辽东了,它对你鞭长莫及,白瑜娑部也可以利用,但首先不应是它,我认为首先应剿灭扶风的向海明。”

向海明是一个沙门和尚,自称弥勒转世,一个月前在扶风起事,数万人响应,声势浩大,元弘嗣忽然听懂了家主的意思,眼睛不由一亮。

“家主的意思借剿匪之名占领扶风郡?”

元寿眯着眼笑了起来,轻轻捋须道:“占领扶风郡就等于进入关中,我们可以在雍县起事,立杨秀为帝。”

他又得意一笑,“我估计杨广做梦也想不到,扶风郡也有人造反。”

……

东平郡,杨玄感的郡兵招募并没有停止,随着杨广抵达涿郡,注意力转向高丽战役,杨玄感便再次扩大招募郡兵,他也不再向兵部申请,直接招募,一个月的时间,他的郡兵人数就达到一万五千。

就在两天前,他的几个兄弟都陆陆续续赶到东平郡,连在军中从军的三弟杨玄纵、五弟杨万石也从涿郡逃出,兄弟二人率领五千逃兵藏身在赵郡,等候呼应兄长。

二弟义阳太守杨玄奖也有两千郡兵可以支援,这些喜讯令杨玄感精神大振。

自从几个月前,杨玄感和斛斯政的一番深谈后,得知军中出现大逃亡现象,斛斯政也劝他要抓住时机,只要他起事,必能一呼百应,形成天下响应之势。

杨玄感终于接受了斛斯政的劝说,毅然放弃了杨元庆隐忍到最后的建议,他决定不再隐忍。

房间里,杨玄感正和虎贲郎将王信哲商量置办盔甲兵器之事,王信哲是王仁恭的儿子,奉命来监视杨玄感,不料却反被杨玄感拉拢,成为他的心腹,这也是杨玄感最为得意之事,杨广的耳目变成了他的耳目,凭白给他增加了一千军队。

现在杨玄感最发愁便是盔甲兵器不足,他未经兵部批准,擅自招募了七千新郡兵,但兵部也就不会给他配置兵甲,所以这七千人的盔甲成了杨玄感的心腹之患,两人商议了半天,也找不到一个好办法。

这时,书童在门外禀报,“李先生来了。”

听说是李密来了,王信哲便起身告辞,杨玄感也不挽留,李密是从京城而来,他也正好有很多事要找李密商量。

很快,书童将李密领了进来,李密是去年十二月回京,现在才赶回来,几个月不见,李密瘦了一大圈,皮肤也变黑了,看得出,这几个月李密并没有在京城享福。

“三个月不见,贤弟怎会变得如此削瘦?”杨玄感惊讶地笑问道。

李密接过书童递给他的茶,喝了两口,又指指门,示意书童把门关上。

李密这才叹口气道:“这几个月我去南方,又去了陇右,了解到很多情况。”

“情况很严重吗?”杨玄感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肃然问道。

李密点了点头,沉声道:“南方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一个南华会,背景很神秘,但据我估算,人数至少已发展到十几万人,我不明白,为什么朝廷会不知道?”

杨玄感略一思索道:“我估计南方地方官已经上报朝廷,但虞世基、宇文述这些人给扣住了,所以杨广丝毫不知。”

“应该是这样,这支南华会组织很紧密,一旦他们爆发起义,声势会很浩大。”

“现在各地造反已经多如牛毛,估计他现在也顾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