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高丽鼙鼓初响起 第三十七章 一记反抽(第2/3页)

杨元庆微微笑道:“其实我是游山玩水,真正辛苦的是那些御史,没日没夜地核对账目。”

裴蕴点点头,他又低声道:“上次你托我那件事已经查出眉目了。”

杨元庆精神一振,连忙问:“是什么缘故?”

杨元庆是托裴蕴帮忙查张须陀的军功,三个月前他大败王薄,彻底剿灭了齐郡内的乱匪,但太守杨智积给张须陀请功折子报上去后,竟然如石沉大海,三个月过去,一点消息都没有,尽管张须陀并不在意,但杨元庆却为他感到不平。

裴蕴道:“那份奏折现躺在兵部睡觉,送到内史省便被退回,命兵部核实后再报。”

杨元庆冷笑一声,果然又是虞世基,他连忙施礼,“多谢祖父帮忙,我心里有数了。”

裴蕴拍拍他肩膀,语重心长道:“官场水深,及早上岸!”

他转身走了,杨元庆默默望着裴蕴的背影,品味着他这句话的深意。

……

御书房内,杨广站在窗前,冷冷地望着虞世基,一眼不发,虞世基望着眼前的齐郡审查报告,满头大汗,他不知该怎么解释,这个漏洞他也知道,他当时已经准备好责怪封德彝,不料杨广当时没有注意,这件事混过去了。

他却没想到,这件事在此时爆发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月,让他怎么解释?推给封德彝吗?杨广也不是三岁的孩子,这只会让事态更加严重,可是现在他该怎么解释?

“这件事……微臣已经记不清了,让……微臣查一查,若是微臣责任,微臣一定承担。”

他现在只得大事化小,把此事推为自己的疏忽,而绝不能承认这是他对杨元庆的阴谋。

杨广微微叹了口气,他倒希望虞世基把责任推给封德彝,给自己找一个台阶,可虞世基却没有读懂自己的心思,他一向都揣摩圣意很准,但今天他却没有揣摩对。

不过也不错,他还至少知道不能承认这件事。

杨广坐回位子,他提笔在奏折画了一个敕,算是正式承认了杨元庆的这份报告,不管张须陀贪也好,廉也好,杨元庆是否包庇,他都不想再节外生枝了。

杨广看了虞世基一眼,淡淡道:“朕提醒你,事不过三,你这是第二次了。”

虞世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一句话不敢说。

“以后朝中政务多和裴尚书商量一下,退下吧!”

“臣明白,谢陛下!”

虞世基慢慢退了下去,他心里明白,这是裴蕴在背后捅了自己一刀,圣上不追究自己,显然就是想留下自己和裴蕴对抗,这就是圣上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这一次,虞世基揣摩对了圣意。

杨广等他走远,又吩咐道:“宣杨元庆觐见!”

“陛下有旨,宣杨元庆觐见!”

……

“陛下有旨,宣杨元庆觐见!”

……

片刻,杨元庆执节匆匆走进,他行一礼,“臣杨元庆参见陛下!”

“杨爱卿免礼!”

杨广目光复杂地望着这个他曾经最信任的年轻将领,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为何突然对杨元庆不相信了。

杨元庆将符节上缴,“臣结束巡察,特向陛下交节。”

宦官将符节接过,放到御案上,杨广拾起符节,笑了笑道:“朕已经依照你奏折中的意见,处置了一批官员,也提拔了一批官员,这次辛苦杨爱卿了。”

“为陛下分忧是微臣的本份,不敢说辛苦。”

“朕会好好封赏你和十二名御史,但朕有一件事要说。”

杨广沉思片刻道:“有不少大臣指出,御史台的两位御史大夫有姻亲关系,违反了朝规,显然就是指你和裴家,当时朕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杨元庆明白杨广的意思,他是想把自己调出御史台了,然后把自己再放在某个地方几个月或者半年,又找个借口调走,当自己的面团,随他揉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