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凌云健笔意纵横 第五十六章 共饮合卺(第2/3页)

催妆诗是固定格式,内容稍微改一下便可,杨元庆慢慢走到绣楼下面,高声咏道:“昔年曾去边塞游,百战将军杨武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等了片刻,上面没有反应,还得再咏,杨元庆事先有准备,只得又高声咏道:“今宵织女降人间,对镜匀妆计已闲,自有桃花映菡面,不须脂粉污容颜。”

绣楼上王夫人对女儿笑道:“时辰到了,去吧!”

裴敏秋给母亲跪倒,含泪道:“女儿去了,望母亲多多保重,女儿会时常回来探望。”

王夫人轻轻搂住女儿,替她凤冠戴好,也含泪道:“今天是你大喜之日,不可流泪悲伤,去杨家后要相敬丈夫,孝顺长辈,勤俭持家,善待下人,尤其要礼待姐妹,万不可骄纵。”

“女儿记住了!”

裴敏秋给母亲磕了三个头,起身走了,门口早已等候了大群裴家未嫁女儿,数十名裴家女子簇拥着新娘向楼下慢慢走去,环佩声声,中间是伴娘裴小致和陪嫁丫鬟阿秋,她们一左一右搀扶着新娘,新娘敏秋头戴凤冠,身着霞帔绿裳,隋唐时还没有盖头,只是四名丫鬟前后左右用团扇遮面。

杨元庆走在前面,敏秋被娘家人簇拥走在后面,后面不断有裴家长辈用铜盆泼水,喻示着泼水出门,敏秋从此是杨家之人。

敏秋被扶上七香车,只有伴娘和陪嫁丫鬟跟随,杨元庆骑马绕着七香车三圈,高声道:“礼毕,启程!”

迎亲队簇拥着马车缓缓而行,裴家老小站在大门前目送他们远去,出了这扇门,敏秋就是杨家妇,崔老夫人叹息一声,“大家进去吧!三天后回门,大家早点休息,明天开始准备。”

众人进门,大门缓缓关上了。

隋唐婚礼袭承古礼,还没有拜堂成亲的风俗,那是宋元时才开始流行,早在前一天,裴敏秋的母亲王夫人和长姑裴含玉便来杨家铺房,也就是搭建百子帐,一种穹庐之帐,这是北朝风俗,也就是洞房,设在内堂中,在帐中铺床,然后只有一名小童在里面,端合卺酒,这就叫‘铺母卺童’。

此时夜已深,宾客们早已散去,一般都是男方家人在等候新人,杨元庆也没有什么男方家人,除了他的九名铁卫,其余就是鱼俱罗夫妇,李敏夫妇,还有就是杨丽华,再有就是百余名宫女宦官。

虽然男方家人少,但也不乏热闹,百余名宫女宦官窃窃私语,伸长脖子探望新娘,早有几名侍女抬着两张毡毯,等候在门前,七香车停下,几名侍女立刻上前将毡毯放在脚下,这叫‘转毡’,新娘脚不能碰地,由两块毡毯轮流交换,一直进百子帐。

几名宫女手执长柄团扇上前,遮住了新娘,踏着毡毯,新娘一步步向前走,一直被接进了百子帐。

百子帐设在内堂,帐内宽敞,分为内外两室,内室铺有床,一名小童端着合卺酒,站在外帐,伴娘和陪嫁丫鬟将新娘扶进,傧相则将新郎请入,众人都退下,百子帐内只剩下新郎新娘和一名小童。

此时,新人对坐,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有渐,小童端着合卺酒上前,小声道:“请新人共饮合卺。”

合卺酒不是交杯酒,是将匏瓜一切为二,里面盛酒,匏瓜味苦,所以必然是苦酒,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杨元庆在这时才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新娘的模样,裴敏秋容颜绝美,欣长苗条,垂首团花形的凤冠,优美的娇躯玉体,身着浅绿色的罗衣长裙,晶莹的肌肤在烛光散射下熠熠生辉,她低垂臻首,俏脸微红,眼神含情脉脉,宛如一朵含苞的花蕾幽香绽放。

裴敏秋虽娇羞无限,小童的话却听在耳中,伸出纤纤玉指,指甲上已染上了豆蔻鲜红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