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凌云健笔意纵横 第一章 营州之变(第2/3页)

城头上,妇孺的惨象令隋军士兵双目尽赤,他们大吼着要出战,但营州郡太守韦起云却心里明白,这是契丹人在激他们出战,营州守军只有几千人,不会是契丹人对手,如果被契丹骑兵攻进营州城,那藏身在城内的数万难民将全部被屠戮。

他大喝一声,“谁也不准出战,违令者斩!”

韦起云回头向南方望去,心中充满了担忧,三天前他已经派人进京向圣上求救,不知什么时候圣上才能派来救兵?

……

辽东路途遥远,当营州郡的求援信送到洛阳,已经是八月上旬,太子杨昭去世了近半个月,杨广已从悲痛中渐渐恢复,谥长子杨昭为元德太子,命厚葬于邙山皇陵。

御书房里,杨广正在批阅从营州送来的奏折,这其实是第二本奏折了,第一本奏折三天前送来,他已下令营州总管崔弘升出兵救援营州,而这一本奏折里,营州郡太守韦起云说契丹人已经退兵,并派人来表达歉意,已经严惩了犯事酋长云云。

杨广冷笑了一声,毁了数十个村庄,杀了上万大隋子民,就一句道歉便可以完事吗?契丹人若不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他们就不会有教训。

杨广背着手在御书房里慢慢踱步,很久以来,他便有一个想法,要让突厥骑兵成为他手中的刀,替他收拾那些那触犯天颜的小族,比如铁勒、契丹、高句丽之类。

这个想法在他心中已存在了很久,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实现,而这次契丹犯境,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

杨广打定了主意,他必须要派一个得力的大将去替他完成这件事,一个既能带兵打仗,又能震慑突厥之将。

这时,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杨元庆到了。”

杨广点点头,“宣他进来!”

片刻,杨元庆快步走进御书房,躬身施礼,“臣杨元庆参见陛下!”

杨广微微笑道:“元庆,听说你订婚了,恭喜你!”

“多谢陛下,臣一个人生活,心无依靠,是感觉有点孤单了。”

“嗯!裴家不错,你的选择很明智,能选士族为妻,而没有选关陇贵族,你没有辜负塔上之言,朕可是还记得。”

杨广不想多提塔上之事,话锋一转,又问:“你想回五原郡吗?”

“回禀陛下,臣确实有点想回去了。”

本来杨元庆是要跟杨广南巡,但因太子去世,杨广取消了南巡计划,杨元庆留在京城无所事事,这两天他也正准备向杨广提出北归五原。

“回五原郡之前,替朕做一件事吧!”

“臣不敢,请陛下吩咐。”

杨广取过韦起云的两本奏折,递给他,“你自己先看看。”

一名宦官将奏折呈给杨元庆,杨广又命给杨元庆取一张坐榻,赐他坐下。

杨元庆细细看完奏折,他这才明白杨广的意思,竟是让他去对付契丹人,他一时有些不解,如果是打西突厥,让他去没有问题,可是攻打契丹,离五原郡是如此遥远,让幽州总管去,岂不是更合适一点?

杨广看出他的疑惑,便笑道:“这一次朕想让突厥人来打契丹,但主将必须是隋将,朕思来想去,只有你最为合适。”

杨元庆这才明白杨广的思路,是想让染干出兵,他立刻站起身躬身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很好!”

杨广点点头,取出一支麒麟金箭递给杨元庆,冷冷道:“这是当年染干给我大隋调兵金箭,凭此箭可任意调突厥军队,朕把它给你,朕只有一个要求,要让契丹人为他们的恶行追悔莫及!”

“臣遵旨!”

杨元庆接过麒麟金箭,“臣不会让陛下失望,臣告退!”

“去吧!尽快出发。”

杨元庆正要退下去之时,杨广却忽然想起一事,又叫住了他,“元庆,上次你收到了两封箭信,警告你红锈茶庄将被袭,朕事后追问齐王,他承认袭击红锈茶庄之人是他所派,但他并没有给你什么箭信,那两封信并不是他给你,朕相信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