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落井下石(第3/3页)

这种匦开有四个口,东口叫做‘延恩’,凡献赋、求仕者可以投入;而南口叫做‘招谏’,言朝政得失者可投之;西口叫做‘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口叫做‘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可投之。

这种铜匦类似后世的邮局信筒,分立京城和天下各州,用以利分拣的办法,能够较快地区分效忠信和举报信,不能不说是一种创见。对那些一心拍马溜须想讨官做的人,等于特快专递一样,简直太便利。

当时还规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官职饮食!’这也是十分优厚的待遇,铜匦出现后,顿时天下告密者蜂拥而起,使得无数人家破人亡,包括来俊臣就是由告密者起家。

等武则天皇位坐稳后,她也知道这种告密信大多是诬告,便下旨撤除各地的告密铜匦,只在京城的天津桥旁保留一匦,主要用于收罗天下人才,由于这种铜匦密信被采用得越来越少,告密的好处也基本没有了,大唐民众也渐渐对它失去了兴趣,告密者也日渐稀少。

不过这几天,告状者却格外多,基本上都是投西口伸冤,中午时分,铜匦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足有数百人之多,原本只有两名士兵看守铜匦,因为人太多,守军也增加到八人。

告状者基本上都是状告来俊臣,多年来,来俊臣制造了无数了冤案,使数千户人家家破人亡,但由于来俊臣权势太大,又掌管铜匦,所以没有人敢来告他的状。

现在来俊臣被贬职,使无数人看到了希望,纷纷赶来铜匦投书,短短三天时间,铜匦便已开启了三次,取走了上千封伸冤告状信。

不仅是在铜匦投书,京城的各个官府、大理寺、刑部,甚至内卫外署前也都挤满了告状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