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潜龙出海 第一百七十六章 未雨绸缪(第3/4页)

不过中军府这份奏折也同样让朱元璋呆住了,他忽然意识到什么,连忙翻到最后,这本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奏折果然是李维正所上。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又翻到前面,专心致志地读了起来,李维正在奏折中写道:“臣深知高丽素为背信弃义之辈,其王骑墙之策久矣,早年明尊天朝,暗勾北元,所思所图皆为我天朝土地,今被耽罗岛局势所迫,不得已南撤,一旦耽罗岛归己,高丽必背信毁约、返军北上,陛下仁义终被宵小所趁,臣以为,大明已仁至义尽,高丽李成桂之流,非武力不能服之,若陛下有心南征高丽,臣愿为陛下献三策……”

朱元璋一口气读完李维正的奏折,他轻轻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在处理耽罗岛之事上确实有些草率了,轻信了高丽的诚意,先还其岛,再要其撤军,最后还答应延迟半年交接,现在看来,很可能被李维正言中了。

朱元璋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便是知错能改,尽管他也要面子,会在改错的方法和时间上做文章,但毕竟他不会将错就错,死硬到底。

比如他罢黜了李维正,事后他很快便知道了炮轰釜山的真相和山东饥荒的惨烈,但他并没有立刻赦免李维正,而在过了半年后,才借口甘薯之功赦免了他,而李维正今天这本奏折上得恰到好处,言辞凿凿,甚至让朱元璋有点怀疑李维正是不是已经得到什么消息,不可想想也不可能,他消息再快、也绝对快不过自己,朱元璋忽然生出一种念头,他很想看一看这个已经八个月未见的年轻人。

很快,侍卫进来禀报,李维正已经带到了,朱元璋随即召他觐见,随着一阵脚步声,李维正走进了御书房,他上前一步跪下道:“臣李维正参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没有立刻让他起身,而是仔细打量一下这个险些被他灭三族的年轻从三品高官,他的相貌比去年显得成熟了许多,下颌上也蓄了短须,以前从他身上所散发的那种张扬和锐气已经不见了,取代而代之是一种沉稳而成熟的气质。

朱元璋点了点头便问道:“李维正,你心中是否还恨朕?”

“微臣不敢,时隔半年,陛下便让微臣重新复出,臣心中充满了感激。”

“让你复出是因为你引进甘薯有功,朕也是农民出身,深知粮食对百姓意味着什么,其实朕本来答应过你,如果你真能搞出亩产数千斤甘薯,朕会封你爵位,但你在海禁上的犯错让朕心中一直不满,朕便取消封你爵位的承诺,你先平身吧!抬起头来。”

“臣谢陛下!”李维正站了起来,他起抬头,却猛地吃了一惊,才八个月不见,朱元璋便仿佛老了十岁,他头发已经完全白了,面容憔悴,身子瘦得可怕,李维正不由暗暗叹了口气,老年丧子之痛看来沉重地打击了这个开国皇帝。

但现在可不是伤感之时,今天朱元璋的召见将改变他一生的命运,他不能有半点失误,李维正立刻诚恳地说道:“海禁上犯错是臣年少冲动所致,臣总想率水师出海为陛下开拓疆土,一时没有掌握好尺寸,请陛下宽恕微臣。”

朱元璋凝视着他,半晌他忽然问道:“如果朕再让你率水师去小琉球岛,你现在会替朕杀掉那些背叛大明的渔民吗?”

李维正顿时提了起来,他知道这看似漫不经心地一句话其实就是朱元璋对他最大的考验了,一旦答错,他就不会再有任何机会,答案只能在杀和不杀中择一,不容他打擦边球或含糊其词,在朱元璋微冷地目光中,李维正只得硬着头皮道:“臣从来不杀手无寸铁的百姓,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这和海禁无关。”

朱元璋还是没有说话,他似乎在给李维正一个改错的机会,但李维正没有改正自己的答案,而是抬起头,目光坚定地和朱元璋对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