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鹰击长空 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发前夕(第2/6页)

朱标准备拼着被父皇责骂也要劝服他放弃株连计划,却不料父皇忽然转变了话题,他一时不明白父皇的用意,便小心翼翼答道:“儿臣以为父皇是在磨练他。”

朱元璋哼了一声便道:“没错,朕是想好好磨练此人,因为朕答应过将他交还给你,但朕不想把一个锦衣卫千户交还给你,而是要还你一个能独挡一面的大将,朕时时刻刻都在为你考虑,可是你又为朕考虑过吗?你真以为朕是个嗜杀无度的人吗?”

朱标心中惶恐起来,他慌忙道:“父皇息怒,儿臣知道父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朱家的千秋万代考虑,可是父皇这样也太累了,除夕之夜也在为国事殚精竭虑,儿孙自有儿孙福,儿臣恳请父皇能保重龙体,能像寻常父亲一样,享受天伦之乐。”

虽然朱标的回答有点不对题,但朱元璋的怒气却消了,长子从小就宅心仁厚,刚才那些冒犯之语也应是出于好意,他点了点头,便接着刚才李维正的话题道:“朕想磨练他固然是一方面,但朕其实还有更深的打算。”

他走到墙边,木杆指着墙上的地图道:“这次从海路运粮到广东赈灾给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么多年来朕一直在焦虑北方边境驻军的军粮不足,这次从浙江海路运粮到广东,朕发现不仅快捷,而且沿途粮食消耗不足半成,可如果从陆路用民夫和大车运粮到广东,不仅损害民力,更关键是至少要消耗掉五成的粮食,朕突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同样适用于向北方边境运送军粮,十几年来从江浙、湖广、四川远送了大量的军粮到北方,走的大都是陆路,这里面至少有四成是被路上消耗掉了,假如我们改走海路,那就能省下大量的粮食,也就使北方军粮陡增了近三成,这不就解决大问题了吗?”

朱标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其实这一直就是元朝从江南运粮到大都的途径,而且这个问题几年前便有大臣提出来了,只不过当时是谈及放海禁,结果被父皇一怒之下杀了,再没人敢提及此事,父皇显然是忘记了此事,朱标连忙赞道:“父皇高瞻远瞩,儿臣钦佩之至!”

朱元璋呵呵笑了,他对自己的发现颇为自得,其实他也知道这是元朝的运粮方式,只不过他绝不肯承认大明是在步元朝的后尘。

他又指着天津卫道:“粮食从京师走海路到天津卫,再走卫河进入大运河,最后到北平,一路畅通无阻,这样就不用朕再花大力气疏通黄淮运河,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节省了时间,但这里面也有一个妨碍,那就是日益猖獗的倭寇,他们必然会袭扰运粮船,朕思量再三,为了早日打通海上运粮通道,大明就得改变平倭的策略,从单纯防御改为主动出击,几个月前,我广海卫二千水师便歼灭了五百倭寇,由此可见这些倭寇也不过是些乌合之众,这就是朕任命李维正为威海卫指挥使兼蓬莱千户的根本用意,他既然能在广东干掉五百倭寇,那也一定能替朕扫清多年袭扰我大明沿海的众多倭寇。”

此刻朱标的恍然大悟却是发自内心,他这才明白皇上父皇封李维正为威海卫指挥使的深意,竟是要建立海上运粮通道,他当即深施一礼道:“儿臣替李维正谢皇上的栽培。”

朱元璋微微一笑,他取出一对玉戒递给朱标道:“朕听说他今天得了一对孪生女儿,可喜可贺,这对戒指就是朕给他的贺礼,你替朕赏赐于给他,让他三天后便可出发前往威海,并告诉他,在海上打击倭寇,他有临机处变之权,如果他能替朕荡平倭寇,朕不仅会封他爵位,而且给他妻妾皆封诰命。”

“儿臣遵旨!”

父皇刚才已经表态他不是嗜杀之人,朱标就无法再提秦王党一事,他只得告退走了,朱标一走,朱元璋立刻下令道:“传令锦衣卫,罗子齐以受贿罪立刻处斩,其家人流放云南,此案就此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