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自负(第3/3页)

“禄山违抗将领损兵折将,按照法律不能不杀,而且臣看他面貌上有造反的特征,如果不杀他必定日后会祸国殃民,请陛下一定要三思啊!”

而李隆基的回答则是:“你不要用王衍看石勒的事情冤枉安禄山!”

通过20年后那场持续八年之久的叛乱来看,这是张九龄仅有的几次极为精准的预言之一,即张说没有听从张九龄提防宇文融的劝告后,李隆基也错过了拯救大唐帝国国运的绝好机会。

究其内中原因,乃是自负的意气战胜了理智使然,纵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亦不能突破这个局限!

处理安禄山事件,是李隆基第一次在张九龄担任首席宰相后,没有听从他的劝告,而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的一件事,在很多人看来,这件事最多不过仅仅说明了君臣二人在具体问题上有分歧,并不能说明有什么严重的矛盾。

然而对于心机深沉的李林甫来讲,他却从中嗅到了一丝皇帝内心有些排斥张九龄的味道,只是现在他还不敢妄下定论,他需要采取试探的方法,来逐渐摸清皇帝的真实想法。

只有这样李林甫才有扳倒张九龄的机会,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