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平衡

侯君集走了,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无论结局如何,总算是一种解脱,但对于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来讲,只要活着就必须面对人世间的一切酸甜苦辣。

现在李世民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苦涩!

目前来看,李承乾被废已成定局,李泰也不是合适的人选,李世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帝国的继承者,那么这个人该是谁呢?

思维的惯性让李世民不经意间注意到了最不引人瞩目的李治。

李治难道就是个合适的人选吗?

前边我们分析过李治的性格,从性格来看,李治的确不是储君的最好人选,但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确是桓古不变的真理,在贞观十七年的这场政治地震中,李治的性格其抗震性能堪称优良。

李世民现在正迫切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自己死后,如何让儿子们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虽然17年前他发动了玄武门事变,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制造了一起千古罕见的兄弟相残事件,但是当他今天面对自己儿子的你争我夺时,他却不希望17年前那场悲剧重演,所以在挑选继承者时,他就必须考虑一个因素——性格因素。

以李泰的性格来看,如果他当皇帝后,估计会把李承乾挫骨扬灰,而李治则不会,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李治上位能够实现李世民保全儿子们的愿望,但这仅仅是个底线,作为一个开创贞观盛世局面的帝王而言,将这个盛世局面能够无限的延续下去才是最大的心愿。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李治还是合适的人选吗?

如果要弄清这个问题,仅仅从李治个人角度是很难说清楚的,我们曾经说过,一个国家要想正常的运转,仅仅依靠皇帝是远远不够的,在皇帝身边还需要一个官僚群体协助皇帝进行决策和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官员和皇帝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开创贞观盛世的局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君臣关系融洽,通力协作的结果,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君臣之间一片歌舞升平,没有一丝一毫的矛盾,但至少从整体来讲,贞观时代的君臣关系还是以和谐唱主旋律的。

李世民当然希望未来的继承者最好还能保持这种局面,目前来看,李承乾已经不可能,李泰虽然受到自己的宠爱,但并不能得到大臣的支持,先前褚遂良的进言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当李世民将目光注意到李治的时候,他忽然发现李治未来可能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因为李治有一个很重要的支持者,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

在这场储位之争的大戏中,长孙无忌虽然戏份不多,但绝不应该被忽视,一个是因为他的身份,另一个是因为他和李治的关系。

而这二者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

很长时间以来,长孙无忌都是李治忠实的粉丝,不过他这个粉丝并不是发自内心对李治崇拜,事实上,长孙无忌有自己的私心。

唐朝到了贞观十七年,随着先前的老臣一个个的逝去,朝廷剩下威望较高又有资历的只有长孙无忌、萧瑀、李世勣、房玄龄、褚遂良等人,在这些人中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大舅哥,他的身份比其他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才能俱佳,所以在这些人中威望最高。

所以长孙无忌支持李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贞观一朝的大臣基本上都倾向李治,当然并不能代表全部,例如尚书右丞刘洎就是个例外,关于这位仁兄的事情我们在后边还会详细说道,暂不赘述。

舅舅支持外甥,这本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是李泰同样也是长孙无忌的外甥,按照常理来推论,李泰最受李世民的宠爱,长孙无忌本应该更加支持李泰才对,那为什么长孙无忌偏偏支持不被看好的李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