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魔

自从平定高昌回来后,侯君集一直是“志殊怏怏”,想来也可以理解,本来在西域立下奇功,回来等着皇帝封赏的,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手铐脚镣,换了谁都会怨气冲天。

这样的心态,让侯君集这两年过的并不舒服,虽说官职不小,但是曾经被打压的阴影始终在他的心底挥之不去,渐渐地这种阴影成了他的心病,最终演变成心魔。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李世民任命太子詹事张亮出任洛州都督,张亮和侯君集同是玄武门事变的功臣,两个人在贞观初年关系是十分要好的,可是随着侯君集不断创建奇功,声名日渐远播,所以对于曾经的战友,从心底开始有些瞧不起,没办法,这就是我们侯君集同志的性格——傲慢!

在我看来,傲慢的人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短视!后来侯君集的行为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其实关于“傲慢”这个词是没有标准的,按照常理推论,侯君集作为大唐帝国的功臣,而且身居高位,是个相当见过世面的人,难道他不懂得傲慢是为官者的大忌吗?事实上,只懂得一加一等于二的人未必不傲慢,而懂得相对论、微积分等尖端理论的人未必傲慢,而傲慢恰恰容易发生在前者身上。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自视太高者,也许有自卑的根源。自负只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掩饰或补偿,侯君集正好就是这样的人。

最大的骄傲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 斯宾诺莎

当侯君集知道张亮即将出任洛州都督后,他的第一判断是张亮很有可能也被言官们拍了黑砖,所以他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为此,他亲自找到张亮,两个人有了以下一番对话:

侯君集:什么人排斥你呢?(没有调查,直奔主题)

张亮:不是你还有谁?(顺水推舟)。

侯君集:我平日忙着国家的事还忙不完呢,怎么会排斥你呢?跟你说句心里话,我现在郁闷之极,甚至都不想活下去了,你如果敢造反,我就跟你一块干。

至此,侯君集已经彻底释放出多年来积压在胸中的郁闷,但同时也让他自己走在了钢丝线上,因为他露出了本不应该露出的底线。

不可否认,侯君集能和张亮说出造反的话,说明他在主动向张亮示好,当然前提是他判断出张亮和自己一样,心里也有怨言,可实际上,他的判断错的离谱,侯君集的表现只能说明一点:他是个军事天才,同时也是个政治低能儿!

二者矛盾吗?并不矛盾,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

对于侯君集的示好,张亮不仅没有理睬,反而将侯君集造反的意图上报给了李世民,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李世民居然没有追究。

李世民的理由很简单,张亮和侯君集对话时,当时没有别人在场,所以没法对证,也就不再追究。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对李世民的这个做法很是费解,对于大臣要造反,皇帝都是本着小事化大的原则进行处理,为什么这一次李世民这么轻描淡写?不可否认李世民是个开明的君主,但面对手下人造反的意图在开明的君主也不会视而不见,难道李世民已经超凡入圣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我看来,李世民是有顾虑的。

对于侯君集这样的功臣,作为皇帝打压是可以的,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侯君集从高昌回来,李世民毫不留情的将他下进大狱,目的就是为了让性格傲慢的侯君集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但这并不意味着李世民想置侯君集于死地,也就是说面对张亮这次的汇报,如果李世民下令追究,侯君集很可能会被杀头,而且正像李世民所说的,当时只有候、张两个人在场,证据确实不足,如果这次李世民轻易处理了侯君集,很有可能会使朝臣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