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世

玄奘,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

祖父陈康是北周的国子监博士,父亲陈惠终生不仕,专攻学术,按说玄奘的出身虽然不显赫,但也算是官宦之后,一个官宦家的孩子怎么会出家成了僧人呢?

其实玄奘并不是立即进了寺庙,剃了光头,受了足戒,而成为僧人的,他最终出家其实经历是经历了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最初把他领进佛门的是他的二哥。

玄奘的二哥法名“长捷”,俗名已经不可考,我们就把他称为长捷法师吧。玄奘十岁的时候,很不幸父母双亡,无奈之下,身为兄长的长捷法师,就肩负起照顾自己弟弟的重任,当然要完成这个重任,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十岁的弟弟放在身边,于是十岁的玄奘就跟着自己的哥哥进了洛阳净土寺开始学佛。

但是进了寺庙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够成为一名僧人,不可否认,在寺庙佛教氛围的影响下,十岁的玄奘逐渐对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学习佛法十分刻苦,但在当时不是你刻苦就能出家的,因为在隋唐时期,要想成为一名僧人,必须要经过官方的剃度,要经过严格的选拔考试,那个时候出家人的数量是受到官方控制的,因为僧人不用种田、不用服兵役,如果不加控制,大家都跑去当和尚(尼姑),那估计大家都没饭吃了。

所以,玄奘要想成为一个僧人,必须要等待时机,等待着当时朝廷的选拔僧人考试。

很快,这个机会出现了,在玄奘进入寺庙的三年后,隋炀帝杨广下令让大理寺卿郑善果到洛阳剃度僧人。

当然,十三岁的玄奘因为年龄太小,是没有资格参加剃度的,但也许真的是机缘巧合,就在郑善果完成僧人的剃度,即将走出大殿时忽然看到有个小孩子在外边不断向里张望。

这个小孩子正是玄奘!

玄奘向里边张望其实是出于好奇,毕竟京城里来了大官,而且平生第一次赶上剃度僧人的仪式,所以玄奘想看看剃度僧人到底是个什么样,但是这一望不要紧,郑善果一眼相中了他。

凭着多年剃度僧人的经验,郑善果觉得这个孩子不一般。

“你叫什么名字啊?”郑善果笑着问。

“回禀大人,我叫陈袆,我爷爷叫陈康,父亲叫陈惠,曾祖颖川人氏。”玄奘回答道。他之所以要回答的这么完整,是因为在古代自报家门要报自己往上四代人。

“哦!要说起来你也算名门之后了啊!”

“大人过奖了!”

“愿意出家,以后成为一名得道的高僧吗?”

玄奘马上点点头,“愿意!”但是随后他又微微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只是我年龄太小,学习佛法时间不长,恐怕不够资格!”

“哈哈哈!你还很谦虚嘛!”玄奘的谦虚态度更加赢得了郑善果好感,他轻轻地抚摸着玄奘的额头说:“这个没关系,不过你先告诉我,你那么愿意出家,今后有什么打算吗?”

玄奘的回答只有十个字:“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远的目标是继承我佛如来的佛法,近的目标是将佛教发扬广大!

霎那间,郑善果惊呆了,他实在没有想到,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居然会有这么伟岸的抱负。

“好! 好孩子!就冲你这句话,我破例允许你出家为僧!”

就在那一刻,玄奘笑了,一个十三岁孩子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在他看来,自己就要与曾经告别,即将开始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虽然当时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把一个宝贵的出家名额给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实在是一种浪费,但郑善果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做法,直觉告诉他,这个孩子未来有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