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怦然一声(第4/10页)

各路攻城部队,一边紧张地扫荡外围据点,一边用大部兵力大挖交通壕。

至14日总攻发起前,各纵队都完成万米以上的交通壕,有的挖两万多米。一条条蛛网似的从攻击出发地推进到锦州城墙跟前。大军云集,地面上很少看到有人走动,既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又减少了伤亡。

锦州挖交通壕,是推广义县攻坚经验。

义县是推广5师经验,原计划,5师从义县西边突破。石瑛和汪洋转了大半天,认为还是西南方向好。炮阵地好,便于发扬人力。所忌千馀米冲击道路上的开阔地,全是沙土,可以挖交通壕。5师过去干过,虽未大搞,底数还是有的。

黄达宣老人说:交通壕都是蛇形的。步兵的1米多宽、2米多深,最前点距敌60多米,以敌人投弹扔不到为准。炮兵的能开进汽车,有的把火炮推到距敌百把米远。

夜里悄悄把部队带上去,头顶头,脚对脚,趴下就挖。从敌人眼皮底下往回挖,土朝面向敌人那边堆。一夜能挖出个大样,存住身,站往脚,白天加工,修理。我们连那段,先是块草地,後来是个小高地,都是风化石,不好挖。不好挖也得挖,认真挖,拚命挖,用汗换血,换命,换胜利。

范汉杰写回忆录,说他曾想反击我们,一看那交通壕就没了主张,只有拚命打炮。那炮打得够蝎虎,没白没黑地扔,伤亡不少人。

我们连长就是那会儿牺牲的,离我就几米远。我抱起他使劲喊,他一句话也没说出来。我这个副连长,就这麽当上了连长。

据说,攻锦州前,各纵传达林彪命令,传达到师:只准胜,不准败,完不成任务,杀头!

林彪没开杀戒,用不著。但这种说法,在黑土地上是史无前例的,在各级干部心理上产生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在节骨眼上真有人出了不该出的问题,讲话从不带“!”的林彪,杀个“四条腿的”也不是不可能的。

有人说林彪没这麽说,林彪不会说这种话。不管说没说,反正林彪这回算是狠上了。

“东总”从参谋处长到科长,能派下去的都下到各纵去了。那是不用像冷兵器时代那样,带柄“尚方宝剑”的。

各部队纷纷进行动员。

5师在师管区方向突破。14团从左翼突破,15团和师警卫营从右翼突破。13团和配属5师的10团为二梯队,随14团和15团跟进,打纵深。

分派任务时,师长吴国璋(抗美援朝牺牲时,为某军副军长)讲:你14团和15团要开不了口子,你13团和10团就给我上!谁有本事,谁是英雄好汉,谁就往裒打!

明明白白的激将法。

5师很多老人,都记得全师连以上干部会上,石瑛讲的一番话:这些日子,大家都憋著一股劲,还窝了不少火。有的说,咱打了义县,打锦州轮不上了,觉得吃了亏,有的说咱打下义县,有经验,还能让咱上。嘴上这麽说,心头也没底。现在大家知道了,打义县咱是主攻,打锦州咱还是主攻方向!咱5师是阵阵少不了的英雄好汉!

这是“林总”对咱5师的信任,是咱5师的光荣!这次打锦州用甚麽思想打?就是准备房倒屋塌,倾家荡产,把缸缸罐罐都甩进去,伙夫马夫都进城!死也要死在城里!死在城外是孬种,是笨蛋,不是咱5师的人!……

又一座血城

战争的飞轮催动历史的时针,“咔咔”地走向1948年10月14日。

西柏坡,毛泽东在屋地上踱步,周恩来和朱德在地图前凝视。

帽儿山前“东总”前线指挥所,披著大衣的林彪端立不动,刘亚楼手执话筒,看著手表。

笼罩在淡淡晨雾中的锦州城,幽远、神秘而又险恶。模模糊糊的土城轮廓後,不时闪亮团团火光,炮弹就像一群乌鸦向城外飞来。

没有鸟啾,没有鸡呜,没有炊烟,没有人影。漠漠的黄褐色的背景上,山峦,田野,收割的未收割的大地,在硝烟和颤栗中,愈发显得沉滞而又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