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解放(第2/6页)

9连要黄铺了。

柳河整顿,师里布置拥政爱民教育,出了17道题。有道题是:有人说穷人养活富人,有人说富人养活穷人,你认为哪个对?

赵绪珍老人说,那时人没文化,肠子不拐弯儿,讲课搞教育得直来直去讲实的。讲甚麽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现在的指导员会马克思怎麽说,列宁怎麽说,大三条,小三条,左三条,右三条,念上十几页稿纸。那时候指导员没有这“水平”,就讲共产主义是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种。其实这还是个阶级教育。只是这样搞缺乏形象,对不上号,不著边际。“谁养活谁”这个问题就不一样了,再没文化,再笨,也能说几句。

有的说富人甚麽活不干,却吃香的喝辣的,是穷人养活富人。有的说富人不租给你地种,你喝西北风?有人说他闯关东要冻死了,一个财主把他架到家里热炕上,给饭吃,又给活干,这不是富人救了穷人又养活穷人吗?有的说穷人和富人是互相养活,谁也离不开谁。有的说穷富都是命,前生就住定,有钱人是有能耐,坟埋得好,谁也不服谁,争论得热火朝天。

一天,晚点名唱了支《谁养活谁》:

谁养活谁呀?大家来看一看,

没有咱劳动,粮食不会往外钻。

耕种锄割全是咱们下力干,

五更起,半夜眠,一粒粮食一滴汗,

地主不劳动,粮食堆成山。

谁养活谁呀,大家来瞧一瞧,

没有咱劳动,棉花不会结成桃。

纺线织布没有咱们呀干不了,

新衣服,大棉袄,全是咱们血汗造,

地主不劳动,新衣穿成套。

谁养活谁呀,大家来说一说,

没有咱劳动,哪里会有瓦和砖。

打墙盖房全是咱们出力干,

自己房,二三间,还有一半露着天,

地主不劳动,房子高又宽。

不知是就把它当支歌了,还是唱多了不新鲜了,反正唱的没觉出甚麽,一些“卖呆”的老乡听出滋味儿了:八路这歌唱到咱心里去了。

第二天上课,大家挺奇怪:指导员抱件破棉袄,一领破席头,一个讨饭瓢,旁边还站著个老大爷,这是干甚麽?

老人的苦,把100多条汉子的苦水引发了,一个个哭成了泪人。

房天静成了忆苦典型:俺16岁叫小鬼子骗到本溪下煤窖。俺娘从山东来看俺,断了盘缠,把三弟卖了25元钱。到本溪俺娘病了,就那麽眼睁睁看著俺娘死了。俺哭啊,哭有甚麽用?穷人没有钱,富人谁管咱?俺这个穷小子却坏了良心忘了本,打仗不开枪,真是个混蛋呀!

王福民跺著脚哭:俺也是个穷小子呀,却盼蒋介石来,要干“正牌”,蒋介石来了还有穷人的好呀!过去瞎了眼,现在心里亮堂了。

俺王福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

後来,王福民五次负伤(两次重伤〕不下火线。三保临江大北岔战斗牺牲时,抓著赵绪珍的手要求入党。这位当初被列为“危险分子”的兵痞,被追认为共产党员。

有钱人家的也哭:过去花香的喝辣的,以为那是凭本事挣的,原来喝的都是穷人血汗呀!

下面文字,摘自《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关於辽东三纵开展诉苦运动的经验向军委总政的报告),和《辽东三纵队的诉苦教育情况专题综合报告》:

“八师杨副师长的警卫员是特务,数次要害杨未成,非有这次查思想查成份,他自己不会说出求。”⑴。

“八师的各级干部参加听炮兵营长诉苦时,给下面印象很大,启发了一个战士对旧社会不满而诉苦,他气愤填膺感动的气死了,死而复活,现成傻子。”⑵。

“战役行动开始时,战士们纷纷表示要在战场和敌人拚个你死我活,‘向蒋介石报仇’,‘向共产党报恩’,‘向家庭报喜’,”“战斗激烈时,许多同志振臂高呼‘不要忘了白己的诺言!’‘这是我们完成立功计划的时候了!’勇猛他向敌人冲去。”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