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血城(第4/4页)

陈明仁颇荣耀了一阵子。

后来也够荣耀的。

一位国民党将军这样描述陈明仁:陈明仁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由于他作战勇敢,深得蒋介石的赏识。后来蒋介石认为他性情刚强,飞扬跋扈,不好驾驭,产生反感,不予重用,故在=屏蔽广告=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一直在第七十一军任副军长和军长,直到一九四七年,固守四平街有功,才晋升第一兵团司令官(应为第七兵团司令官——笔者),该军仍归他指挥。可以说,该军团以上的军官大都是他提拔起来的。由于他的资格较老,加上敢做敢为,人们认为跟着他不会吃亏②提前预见到对手会攻打四平。在不算长的时间里构筑、加强了一条令国军群起效仿的“陈明仁防线”。率领一支刚刚败下阵来的溃军和杂七杂八的乌合之众,死打硬拚,坚守17昼夜。争夺天桥时,撒豆成兵,攻击部队脚下都是大豆,经常滑倒,难以冲锋。道西守不住了,退到道东顽抗。直属队打光了,把卫队派上去打,终于坚持到了最后5分钟。后来和李天佑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的陈明仁,是员悍将,是头狮子。

电影《总统行动》中那位主人公在决定起义前,思想剧烈斗争,银幕上反复叠现熊熊烈火中的四平,街头民主联军官兵的尸山血河——那是1949年夏天,国民党第1兵团司令官陈明仁,在长沙通电起义前的真实心态。

毛泽东说:当初,陈明仁是坐在他们的船上,各划各的船,都想划赢,这是理所当然,我们会谅解。只要他站过来就行了,我们还要重用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和陈明仁在祈年殿前合影。陈明仁要洗10打。江山在握的毛泽东谈笑风生,幽默连珠:少了,洗50打吧。

长沙免却一场战火,陈明仁有功,长沙人民应该感谢他。

可黑土地上的血城呢?谈起这一仗,四平一些老人都摇头叹气:唉,那人死的呀!而参加过四平攻坚的一些老人,提起这位共产党高级将领,张口就是:陈明仁这小子……

医学在研究救死扶伤,怎样救得快。军事科学在研究战争,研究杀人,如何杀得多,杀得快。陈明仁当年为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官,后来是共产党上将兵团司令。生活就是这么矛盾地存在着,陈明仁就是这么矛盾地存在着。他存在得很好,永远是座上宾,看上去好像还升了一级。

只苦了谁呢?

可这又能都归罪于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