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第2/2页)

10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那么多作家和史学家在做什么?不是祖宗的家谱外人碰不得,实实在在,这本来理所当然就是我们的事情,而且理所当然应该写得更快,更好!

有治史者说:写中国现代史之难,就难在我们是中国人。

1988年7月8日《青年参考》报道:因为教科书内容有误,苏联取消中学毕业历史考试。

真的,当身体和世界观正在成熟中的学生们,经过一场从精神到肉体的紧张劳作后,发现学到的东西许多不是真的,该多悲哀?

关东最后那场战争糟蹋了黑土地,后来糟蹋的是什么?大人把家谱搞乱了,叫孩子怎么续?

人们都喜欢孩子。因为孩子是明天,是希望,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生命的延续。

还因为孩子天真,烂漫,真诚,心地纯洁,不说谎。即使说谎,也说得那么天真,烂漫,真诚,自然,能给生活增添一些喜剧色彩。

为人,为文,当然需要成熟,需要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的透视和理解,可首先需要的难道不是真诚吗?要孩子诚实,大人难道不首先需要诚实吗?

有时就想:人为什么要“长大”呢?

采访中还有个体会和感觉:惊骇,惶惑,激动,兴奋。

很多作家走到历史中去寻找“避风港”。这里却似乎是一片禁脔,险象环生。

有时简直想掉头就跑。

有时又想留在那里不回来了:历史中的新闻太多了,有些去处简直就像从未开垦过的处女地。那令人反思的天地也太广阔了。

于是,至今萦绕在脑幕上的一个问号,就是:历史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一位搞历史的朋友说:历史就像个婊子,谁有权势谁就可以弄它一下!

这话与他的西服、领带不相称,却不乏形像。

不管历史是个什么,也不管100个观众心目中有多少个“哈姆雷特”(一位名人说:100个观众中就有100个哈姆雷特),要想把关东最后这场战争比较圆满地画个“0”,恐怕还要到可以进出台湾档案馆那一天。

而且,连跑带颠,只吃不到一年的面包和方便面(有人说这篇东西是用脚、面包和方便面写出来的),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这篇东西只能算是一篇草稿,或征求意见稿。

感谢所有给予采访方便的单位(几十家,恕不一一列举了)。

感谢本书中所有写到姓名的老人。

感谢沈阳军区和本集团军的领导和同志们。

感谢所有给予鼓励和支持的朋友们。

作者

1989年旧历除夕夜

一、热点

本来,1945年是胜利年。

本来,1945年的中国,应该飞起和平的鸽子,唱响建设的号子,迈开振兴的步伐。

本来,黑土地是良田,而不是战场。

这里需要借用黑格尔的一句话:存在着的都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