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连续整垮瞿岑:袁世凯的惊人手段(第2/2页)

岑春煊被免的真相

6月17日,远在上海的岑春煊得到了瞿鸿禨被开缺的消息,他十分不满,开始闹情绪,以退为进,立即电奏慈禧,说明自己病还没有好,还需要继续在上海“养病”,恐怕很难去广东上任。 慈禧批复:着赏假十日,假满即速赴任。 岑春煊再次上折:我的病更重了,实在是没办法去广东,要不然您也把我也开缺得了。 没办法,慈禧只好又“赏”了岑春煊十天假期,要求他赶紧“养病”,假满后再去上任,上谕中还说明了去两广上任的重要性,勉励了岑春煊一番(两广地方紧要,该督向来办事认真,能任劳怨)。 岑春煊仍然没有去两广,继续上折子强调自己的病还没有好,还是不能动身,要不然太后您还是把我开缺了得了吧。 到这个地步,慈禧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她对岑春煊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如果把慈禧比作“老板”,这个老板也实在是很够意思的,不断给员工放假,还不扣发他的工资奖金,而岑春煊的表现简直是戊戌变法时康有为的翻版,当时光绪不断催促康有为出京,康有为就是不动身,还不理不睬。现在的岑春煊倒是理睬了,不过他竟然和慈禧拧上了。 一个月后,7月16日,慈禧再一次对岑春煊颁布上谕,苦口婆心地说:“你世受国恩,办事不辞劳怨,两广地方紧要,我对你是寄予厚望的,而且已经委以重任,你却一再要求开缺,未免太辜负我的期望了吧,再给你15天假期,假满后你一定要去广东上任,绝对不可以再推迟了。” 7月31日,15日的假期满了,根据圣旨,岑春煊应该启程去两广,至少应该奏报行程,然而岑春煊不仅没有去两广,他甚至连折子都懒得上了,似乎还在那里生闷气。慈禧当然也没有再作进一步表示,但也没有处理岑春煊,慈禧还想保住这面“死忠”于她的大旗。 朝廷里的人都已经对此事避之不及,就等着慈禧最后如何处理。时间过去了将近半月,正当所有的人都以为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的时候,8月12日,慈禧却突然发布上谕:岑春煊着开缺!并且还送上了一句告别的“祝福”——安心调理,以示体恤。 这下可好了,之前岑春煊一再地请假和请求“开缺”,慈禧一再挽留,置之不理,现在岑春煊没上折子了,慈禧却突然将他开缺,这并不亚于一场官场地震,给人感觉是:岑春煊这次真的栽了,不但丢官,而且丢大了面子,表明岑春煊已经彻底失去了慈禧的信任。上谕中虽然只说“开缺”,并没有强令回籍,但明眼人都知道,岑春煊真的步了瞿鸿禨的后尘,只能灰头土脸地告别大清官场,慈禧再也不会起用他了。 现在,相信岑春煊和我们一样,一定想知道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多年以来,历史上一直流传一个神奇的答案:岑春煊是被袁世凯用一张“合成照片”给整垮的。根据我们现在的说法,袁世凯也就很不幸地成为了我国“PS界的鼻祖”。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岑春煊赖在上海不想走时,广东的贪官们也不想他回任,否则难保不再发生针对周荣曜那样的“打老虎”事件。广东政商两界想了一个办法:秘密发出告示,谁能阻止岑春煊回广东,商会愿意拿出一笔重金酬谢。 革命阵营里的陈少白发现了这个机会,他知道岑春煊正与庆袁权斗,也知道慈禧最恨的人是康有为,于是想了个绝妙办法:让人把岑春煊、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康有为在国内的代言人——也是他的女婿麦孟华这四个人的照片,利用翻拍技术合成一张照片,找到时任外务部参议的广东老乡蔡乃煌,由他送给袁世凯。袁世凯大喜,以60万两白银买通李莲英,将此照片呈送慈禧。慈禧又愤怒又伤心,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说:真想不到人心竟是如此!他负我,我不负他!于是这才有了岑春煊被突然开缺的谕旨。当然,陈少白因此获得广东商会巨额报酬,拿这笔钱“开办港省轮船公司”,连珠江码头都成了他的财产。 “PS”整倒岑春煊已经够传奇了,不过这个说法并没有完。当岑春煊明白内情之后,他实在难以咽下这口气,又花了40万两求救于李莲英。李莲英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把自己和慈禧的两张照片,又翻拍合成一张照片,拿给慈禧看。慈禧自然知道自己从来没有拍过这样的合照,于是明白了之前的照片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虽然没有让岑春煊官复原职,但也总算消除了对岑春煊的“误会”,还是认为岑春煊是她的“恩人”。 故事很精彩,李大总管就这样吃了一方吃另一方,轻轻松松赚了100万两白银,实在令人不胜佩服,这个故事也流传甚广。不过,历史并不是演义,也不是传奇,根据考证,这个故事最早是由兴中会会员刘成禺在民国年间写下来的,而他是听陈少白说的。大家知道,陈少白是最早追随孙文的兴中会元老,如果他当时真的从广东商会得到了一笔巨款,还能开办轮船公司,革命党方面应该有所记录,很可惜,我们翻遍革命阵营的史料,也找不到任何佐证。也就是说,老陈的这份口述是孤证,很可能是他吹牛,或者在同志之间开开玩笑。反正革命党人吹牛也不用向朝廷交税。 其实,只要仔细一想,陈少白的说法是并不成立的,破绽不出在他这里,而是出在李大总管与慈禧之间。现在我们把李大总管第二次送“PS”照片给慈禧的过程,用情景剧来还原一下。 李莲英:“太后,我之前送您的照片是假的呢,那是袁世凯他们伪造合成的,我们冤枉了岑春煊。” 慈禧:“那你……第一次你收了袁世凯多少钱?” 道理很清楚了,李大总管能不能“赚”到那100万两白银,其实关键并不在于李莲英,而是在于慈禧。慈禧虽然不会什么翻拍合成技术,但她可是比谁都精的,对官场十分了解,对身边人更是十分警惕,李莲英玩这样的把戏,慈禧只要稍一追问,一切都会露出马脚。所以如果说李大总管收第一次钱——也就是袁世凯拿“PS”照片陷害岑春煊还有可能,那么李大总管第二次拿“PS”照片为岑春煊洗脱应该没有这个可能,李莲英也绝不敢这样做。 那么,问题又来了:袁世凯拿“PS”照片陷害岑春煊到底有没有其事呢?神奇的是,除了刘成禺的记录,还有另外三份史料留下了相关记载,只是他们并不认为最初的照片是出自革命的人陈少白之手。 第一种说法来自费行简的记载,他认为“PS”照片最初是袁世凯的儿女亲家、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伪造的,然后再交给袁世凯,而且照片里只有岑春煊和梁启超,并没有康有为与麦孟华。 第二种说法来自于岑春煊自己。在岑春煊晚年的回忆录中,他写道:自己当年被老佛爷撤职,就是被袁世凯这个小人给陷害了,陷害的方法就是袁世凯指使某些人,把他与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照片合成一张,慈禧误以为真。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两种记载都发生在民国时期,那么,最早的记录在哪里?我们目前能够找到的是宣统三年(1911年)曾任御史的胡思敬写的一本叫《国闻备乘》的书,书中关于此事的记载是这样的: 时任外务部参议的蔡乃煌官场失意,了解到岑春煊和袁世凯正在权斗,觉得可以通过巴结袁世凯升官,于是把岑春煊与康有为的照片合成一张送给袁世凯。袁世凯大喜,由奕劻上呈慈禧,岑春煊被开缺,蔡乃煌因此被擢升为上海道(蔡乃煌确实在第二年即1908年出任上海道)。 胡思敬记载的时间最早,看来应该是最接近事实的说法,后来的种种说法应该都是在《国闻备乘》的基础上演变的。问题是《国闻备乘》并不是正史档案,很多内容来自官场传闻,而胡思敬本人是著名的“满清遗老”,他在整本书中对袁世凯的记载都不公正。鉴于此,胡思敬只能勉强算作袁世凯拿“PS”照片陷害岑春煊的人证。我们还需要寻找一下最直接的物证——那张照片。 只可惜,不仅这张照片没有,关于这张照片的其他记载也没有。 看来我们的探案似乎已经走入了死胡同,再没有其他什么突破口了。根据破案的技巧,现在,我们要把案件倒回去追查:既然“PS”照片是作为岑春煊“暗通康梁”的证据而存在的,那么,岑春煊是否真的有“暗通康梁”的行为呢?这个答案倒是明确的:绝对有。岑春煊在逗留上海期间,麦孟华就一直陪在岑春煊的身边,甚至梁启超还从日本秘密潜入上海租界,计划与岑春煊直接见面会谈,只是因故没能见上面。 现在我们知道了,岑春煊赖在上海不走,并不只是傲娇,而是在斗垮庆袁无望的情况下,与康梁重新搭上线,想以此扩大自己的势力!“暗通康梁”,这已经犯了慈禧的大忌,岑春煊虽然进行得十分隐秘,但也逃不过庆袁一派的眼睛。当袁世凯收集到岑春煊的秘密材料之后,和当初扳倒瞿鸿禨一样,他又需要一个人把此事捅到慈禧那里去。 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写日记。他的《澄斋日记》洋洋洒洒有上百万字,不过在岑春煊被开缺的三天前(8月9日),我们仍然能够找到关键的两条信息,翻译过来就是: 我在写奏折,(准备第二天)弹劾岑春煊抗旨不遵,逗留上海,并勾结康有为、梁启超、麦孟华。康梁都来自日本,我担忧岑春煊会借助日本的力量颠覆朝局,不得不上奏。 然后还有一条:蔡伯浩(即蔡乃煌)来,久谈,夜雷雨。 日记中并没有记录下他们当时“久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但蔡某人应该不只是来串串门聊聊天气,否则在恽毓鼎写奏折、第二天就要上奏弹劾岑春煊这么重要的时候,他也不会留蔡乃煌“久谈”,谈的应该就是奏折之事。我们有理由怀疑,蔡乃煌就是作为袁世凯的代表,来“指导”恽毓鼎写奏折的,甚至就和当初弹劾瞿鸿禨一样,蔡乃煌干脆带来了一份袁世凯事先准备好的奏折,只需要恽毓鼎以他的笔迹抄写一份再签上大名,然后又有一笔银子落入口袋。 第二天,恽毓鼎上密折弹劾岑春煊。史料记载,在收到奏折后,慈禧一面将奏折“留中不发”,一面密电湖广总督张之洞立即来京,有“面询事件”。很显然,对于恽毓鼎的上奏,慈禧既十分惊怒,又有点拿不准,此事又不能声张,她需要当面询问一下张之洞这个老臣的看法。 张之洞的回电是他正在重病中,恐怕无法立即动身。不知张之洞是不是真的如他所说的那样病得连火车都坐不了,还是已经嗅到了朝廷不寻常的气息,不想卷入这场是非之中,总之他把皮球又踢回给了慈禧。 没有办法,两天以后——即8月12日,慈禧颁布谕旨将岑春煊开缺!慈禧亲自砍倒了她苦心树立的这面“死忠”于她的大旗。 真相已经浮出水面了。看来对于袁世凯来说,一事不烦二主,收买人还是收买熟的好,他第二次收买了恽毓鼎,又扳倒了岑春煊,扳倒岑春煊的原因并不是传说中的“PS”照片,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只是一封普通但厉害的奏折而已。 在恽毓鼎上奏之前,朝中也有御史曾经弹劾过岑春煊“暗通康梁”,一直都被慈禧压了下来,而与那些奏折相比,出自袁世凯之手的奏折有十分厉害的一条——“康梁都来自日本,担忧岑春煊会借助日本的力量颠覆朝局(也就是推翻慈禧的统治)”,弹劾大臣勾结国外势力意图篡权,这真是太会抓慈禧的心思了,当初瞿鸿禨栽在这一条上,现在岑春煊又栽在这一条上! 而对于袁世凯来说,即使被慈禧发现他就是恽毓鼎的幕后指使,他也光明正大,因为他刚刚肩负对付日本来保卫东三省的重任,他也有职责把这一切向慈禧上报! 好吧,谜底都已经浮出水面了,但是破案并没有结束——是谁最先捏造了那个“PS”照片事件?其实联系前后几年发生的事情来看,绝大部分的嫌疑都指向了一个人,就是我们熟悉的恽毓鼎。 据日记记载,大约三个月后,恽毓鼎成功地在京城买上了房子,还有了大笔存款。清廉的好官恽毓鼎突然富了起来,人们并不奇怪,虽然弹劾岑春煊用的是密折,又被慈禧“留中不发”,当时的人们并不知晓此事,也不知晓他收了这笔黑钱,但弹劾瞿鸿禨是公开的,恽毓鼎被收买的行为已经遭很多读书人不齿,甚至连他的江苏常州老乡都特意登报,表示要与这位老兄划清界限,羞于与其为伍。有了房,有了钱,过上了好日子,却再也得不到同僚的尊敬,失去了“清廉”的好名声,恽毓鼎的内心也是极其痛苦的。遍翻《澄斋日记》,很多地方都写得十分详细,唯独在弹劾瞿岑这里特意简写了,还留下了很多空白,可能他自己也觉得没脸记吧。 相信此时的恽毓鼎最想做的,就是如何为自己“补名”,他毕竟不像袁世凯这种“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人,他只是个读书人,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历史名声的。 1908年,在倒岑事件中为庆袁立了功的蔡乃煌受到重用,升任上海道台,但在两年后(1910年),上海发生著名的橡胶股票危机事件,蔡乃煌处理不当,人人喊打。在舆论纷纷攻击蔡乃煌的时候,恽毓鼎只要顺势把倒岑的责任全部推到蔡乃煌的身上,捏造出极具传奇色彩而又能让人们津津乐道的“PS”照片事件,就能彻底掩盖他曾经上密折弹劾岑春煊的真相,然后这个传闻又被胡思敬记录在《国闻备乘》里,再引发后来种种说法,流传至今,也并不是不可能。 可怜的岑春煊,直到去世之前,他都不知道自己原来是被恽毓鼎参倒的。慈禧其实一直在奋力保住他这面“死忠”的旗帜,任命他为邮传部尚书,这都是典型的肥差,她其实并不介意岑春煊去搜刮点银子,享受享受,只要不太过分,慈禧是不会管的,奕劻不就是这么做的吗?可是岑春煊可能误解了慈禧的意思,他以为领导重用自己是想让自己“好好表现”,去“打特大老虎”,非把奕劻拉下马不可。慈禧只有在大臣们的“忠心”得到确认后才会关心他们的贪腐问题,这一点,岑春煊不清楚。 瞿鸿禨和岑春煊先后倒台,庆袁一方独大,朝廷里的权力格局重新洗牌,这一场发生在朝廷最高层面的权力斗争也结束了,1907年是丁未年,史称“丁未政潮”。对于慈禧来说,她失去了苦心维护的“平衡”,但这种现象是暂时的,她即将开始她一生中最后一次权力布局。而对于袁世凯来说,他也在客观上排除了干扰和阻碍,继第一次君主立宪制改革失败之后,即将开始第二次君主立宪制改革。这将是他在大清为实现君主立宪所做的最有成效的一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