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李鸿章一生的最后一次议和(第5/13页)

李鸿章趁势再给满党集团震慑,他电奏慈禧:要求将刚毅戮尸。

根据李鸿章与八国联军的合议,八国联军提出了“战犯”名单,慈禧先后颁布谕旨:庄亲王载勋赐自尽;礼部尚书启秀、徐桐之子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即行正法;左都御史(原步军营左翼总兵)英年赐自尽;刚毅、李秉衡、徐桐判斩立决,因已身亡,死后戴罪,追夺原官。

端王载漪、辅国公载澜两兄弟均定斩监候罪名,朝廷“加恩”免其一死,永远流放新疆,终生不得回北京。

山西巡抚毓贤,他是在慈禧开战后,唯一执行了朝廷“杀尽洋鬼子”号召的地方督抚,这个人继承了他的“屠户”本色,用点天灯、挖心、火烧等各种残忍的方式,几乎杀光了山西境内的洋人(大约为150~200人),另外还屠杀了近2000名“亲洋”的教民。而就是当毓贤在山西大肆屠杀洋人和教民时,山东巡抚袁世凯为了保障“互保”,屠杀了近4000名的“反洋”的团民!这真是神奇的一幕,这边的官府在堂堂正正地屠杀教民,那边的官府却在屠杀团民,这是两党党争最为激烈的后果,而承担这个后果的,只是百姓。

现在轮到毓贤当替罪羊了,他被判斩立决,死前他留下一篇遗书:“皇上所命,臣下理当遵行,予前杀人,今予被杀,夫复何言?”

除了这些核心人物,还有另外两批“战犯”是来自地方的官吏,总计142人,分别被判处斩立决、斩监候、终身流放、革职永不叙用等处罚。这些人也都是要在正式签订和约之前一一“处理”完的,他们也都是名义上的“主战派”。然而,大清从来没有主动对外发起过战争,从端王一直到他的小兵小虾,其实根本不配叫“主战派”,甚至连真正的“抵抗派”也算不上,他们和之前被杀的“庚子五大臣”等“主和派”一样,既是党争的主角,又是党争的牺牲品。

八国联军的“战犯”名单上还有一个人——军机汉大臣赵舒翘。

赵舒翘原来并不是端王集团的成员,只是由于他进军机处是仰仗了刚毅大人,所以一度跟端王集团走得比较近。当初拳民大军逼近北京时,赵舒翘就是慈禧派出去的“来到拳民中间”的大臣之一(另一位就是刚毅)。后来刚毅回京后向慈禧报告,根据他的查访,“拳民可用”,而赵舒翘并没有对此表示反对。按照李鸿章等人在密折中的意思,既然要把责任推到当初“唆使太后”的刚毅等人的身上,那么作为另外一位当事者的赵舒翘自然也难逃干系。所以,不论在八国联军那边还是朝廷这边,赵舒翘都必须上名单。

但问题是慈禧是不愿意过重惩罚赵舒翘的,赵舒翘平时为官还算正直,官声比较好,更让慈禧铭心刻骨的是,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时,在慈禧最后一次召开的御前会议上,总共只来了三个人,而其中一个人就是最让慈禧喜出望外的赵舒翘。赵舒翘是西安府人,这是慈禧最想逃亡的目的地。现在,赵舒翘一路护送慈禧来到了西安,慈禧又怎能杀他?赵舒翘也相信,凭着他的这份忠心,自己是一定不会死的。

慈禧给赵舒翘的第一个惩罚是比较轻的:革职留任。希望能够在八国联军那里蒙混过关。

然而,这是过不了关的,八国联军似乎对大清的官场还比较了解,用八国联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对于一个朝廷的官员来说,革职之后不久又复出,甚至又高升,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1901年美国对华外交档案:有关义和团运动暨辛丑条约谈判的文件》),于是他们施压,继续向朝廷施压。

慈禧将判决改为:交部议处。八国联军不同意,再改为斩监候,八国联军仍然没有同意。好吧,慈禧对赵舒翘的最后一道谕旨是——斩立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