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被内外势力逼到绝境的慈禧进退失据

调董军出城

6月10日,慈禧颁布上谕,命端郡王载漪管理总理衙门,启秀(端王集团大将)、工部右侍郎溥兴、礼部侍郎衔那桐均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上行走,并且命令对于新差事所有人都不许推辞。第二天(11日),慈禧将比较“亲洋”的礼部汉尚书廖寿恒撤销在总理衙门的职务,并且告诉大家:我已经任命端王管理总理衙门了,即使端王因为“公务繁忙”,不能去总理衙门坐班,但凡你们有涉及洋人的事务,也要去找他商量(“该郡王差务繁重,未能常川进署,如该衙门遇有紧要事件,仍著随时会商”)。

我们知道,管理总理衙门的原来是庆亲王奕劻,慈禧并没有撤掉奕劻的职务,却把端王给升了上来。但很显然,慈禧已经把管理总理衙门的权力交给端王了,并且端王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看来,慈禧已经“倒向”了端王集团。

不错,在洋人一再苦苦相逼面前,在西摩尔大军即将进入北京的巨大压力面前,慈禧确实是已经“倒向”了端王集团。不过,如果说慈禧从此就与端王集团一条心穿同一条裤子,接下来就是“众志成城抗洋”了,那就是太不了解慈禧,也太不了解大臣了。

1884年,朝廷和法国关系紧张,李鸿章大人又搬出了他的老一套——主和。而一帮清流言官自然是要激烈反对的,这些人上奏折的上奏折,请愿的请愿,积极主战,这其中包括署理左副都御史张佩纶。慈禧也是不胜其烦,于是她做了一个当时很多人看不懂的决定——把张佩纶等一帮言官通通派到东南海防前线,让他们去“会办军务”。一群连洋枪洋炮都还没有真正见识过的人去带兵,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张佩纶保了一条命灰溜溜地回来了,受到朝廷严惩。而经过这一段经历后,张佩纶似乎思想大变,他后来进入李鸿章的幕府,成为李鸿章的女婿,生了个儿子取名提摩太・C.张——他生的女儿就叫张爱玲。

慈禧在用同样的方法对付载漪。对于这帮王爷,她是太了解他们了,虽然他们平常时刻嚷嚷着要“抗洋”,平常也在朝堂之上慷慨激昂,但那还是离与洋人作战很遥远,离战场还很遥远。他们的“抗洋”从来就是让别人去抗(比如义和拳),而他们自己躲在后方,一旦真正发生危险,战争逼近,他们会跑得比兔子还快,几十年来的情况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而现在,在洋人兵临北京城下之际,在她自己遭受极大的威胁之际,慈禧需要把几个人推到前台,把他们放到火上去烤。而与此同时,把当前最重要的部门总理衙门的实权给端王,其实也是为了稳住他,因为慈禧接下来要做另外两件事情。

这就是慈禧的“倒向”,不仅是“别有用心”,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恶毒,她确实是“倒向”了你,但“倒向”了你也是站在她的角度来衡量和考虑一切问题,不是需要拿你来当枪头,就是需要你成为她的替罪羊、牺牲品,去替她挡子弹。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朝廷中总会有那么一群遇到事情就缩回去、每天打哈哈、尸位素餐的大臣(比如领班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就从来没见他表过态),他们才是真正的明白人,他们很懂得“韬光养晦”“低调做人”,我打我的哈哈,我过我的好日子,千万不要引起太后的注意,她一注意你,麻烦就大了!

6月10日,在擢升端王的同时,慈禧已经开始实际行动了,毕竟阻截西摩尔大军需要的是真刀真枪,必须立即派一支军队去北京火车站周边布防!而她的手中有一支现成的军队:前一天刚刚护卫她回宫的董福祥军。这就是慈禧要做的另外两件事情之一——调董军出城!

6月11日清晨,董福祥率军出城,来到北京火车站周边(即马家堡火车站,位于外城永定门外约3公里处)。董军在这里紧张地布置军事防线,严阵以待西摩尔大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