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于祖国地理调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第2/3页)

徐霞客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游雁宕(荡)山时,拿一根手杖,在深草中攀缘,一步一喘,爬到顶上。游黄山时,山上很陡,雪很深,背阴处结了冰,滑得无法上,他首先上去,拿手杖凿冰,凿了一个孔,容一只脚,再凿一个容另一只脚,就这样,一面凿孔一面上,终于上了最高峰。游武夷山时,看到一个岩山很奇怪,上下都是绝壁,只有一个横坳可以通过,他便伏身蛇行,盘旋而入,胸背都抵住岩石,毕竟爬过去了。游嵩山时,到了炼丹台,再上便是石脊,没有寸土,危崖万级,他手脚并用,爬了七里,才到主峰。游湖南时,为了调查潇郴二水的水源,上了三分岭石麓,峻削得站不住脚,只好攀缘深菁,不能抬头,也不能平行,爬了十里路,天快黑了,只好找棵松树,除去丛菁,开辟块巴掌大地方休息。山高没有水,有火也煮不了饭,只好砍除大木,烧起营火,到天黑时,吼风大作,火星飞舞空中,火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确是奇观,连肚子饿也忘记了。一会儿下雨了,雨越大,风越强,伞遮不住,幸亏火大,还受得住,一直下到快天亮,火也灭了。这一年霞客已经是五十二岁的人了。到云南游石房洞,远远看到层崖上面,有个东向的洞,想爬上去没有路,不上去呢又舍不得,还是决心仰攀而上,崖面陡削,爬了半里之后,士松站不住脚,就用手攀草根,过一会儿草根也松了,幸而有了石头,可是不扎实,踩着就碎,抓住也碎,费了好大事,爬上一块稍黏的石壁了,全身贴着,一动也不能动,要上抓不住东西,想下也下不来。霞客一辈子经历过多少危险,都比不上这次,因为别处有峭壁,却没有这样松的土,流土也有,却没有这样松的石头。紧张了好一会儿,试着两手两脚挨的石头都不动了,才悬空移一只手,跟着悬空移一只脚,再接着移一只手、一只脚,幸好石头不松了,但是,全身力气却使完了,要掉下来了,这时,霞客使尽全身力气,拼命攀登,最后,他上去了。

他不信神鬼,例如游茶陵麻叶洞时,找了向导,拿了火把,却没有人敢带路,说是洞里有神龙奇鬼,没有法术是进去不得的。最后用很多钱说服了一个向导,要脱衣服时,向导知道霞客是读书人不是法师,吓了一跳说:我以为你是法师,才敢领路,你不是,我这条命赔不起!又不干了。霞客不管,就自己拿火把进去,作了精密的观察。回到洞口时,火把也灭了,在洞口看的几十人都说奇怪,以为霞客好久不出来,准是被鬼吃掉了。霞客向众人道了谢,却认为这个洞入口虽窄,里面的情况,却好到从来没有见过,不知道本地人为什么这样害怕。游郁林白石山时,记载说山北有漱玉泉,靠晚时庙里敲钟打鼓,泉水就会沸腾起来,钟鼓声停,泉水就安定下来了。霞客认为奇怪,到了白玉寺,才知道寺里的人连漱玉泉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泉水沸腾了。

曲靖的白石江,流量少,只有几丈宽,霞客在亲身检验了以后,指出历史记载明初沐英在这里战败敌军,关于地势险要的描写是夸大的,不符合实际的。

在西南地区的考察,广西、贵州、湖南西南部、云南东南部的山都是纯质石灰岩,支水多潜流,山成圆锥形,他用“石峰离立,分行竞奋”来形容这种现象。从南宁到新宁的水路,他注意到:“不特石山最胜,而石岸尤奇,盖江流击山,山削成壁,流回沙转,云根迸出,或错立波心,或飞嵌水面,皆洞壑层开,肤痕縠绉,江既善折,岸石与山辅之恐后,益使江山两擅其奇。”说出了河流侵蚀的原理。

经过实地调查研究,他写了有名的《盘江考》,有了新的发现,改正了过去记载的若干错误。又指出腾越的打鹰山,山顶有潭,是火山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