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第4/5页)

现特此声明,以上所讲述的各项内容,以及后面附加的各国全权大臣所签订的文件,均是以法文作为依据。大清国朝廷如果按以上所述,在西方日历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国日历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将条文内的各项款,按照各国的旨意妥善办理,那么就意味着中国希望将一九○○年夏天时的动乱所产生的局势结束,各国也要按照规定履行。因此在这里各国全权大臣奉各自政府的命令代为声明,除第七款所陈述的驻守大使馆的兵队外,各国军队立刻在西方日历一九○一年□(原文此处为方框)月□□(原文此处为方框)日,即中国日历□(原文此处为方框)月□□(原文此处为方框)日全部从京城撤退。并且除第九款所述各地方外,也在西方日历一九○一年□(原文此处为方框)月□□(原文此处为方框)日即中国日历□(原文此处为方框)年月□□(原文此处为方框)日从直隶省撤退。现在将以上条款印制相同的文件共十二份,均由各国全权大臣签字画押,各国全权大臣各存一份,中国全权大臣保存一份。

《辛丑条约》定下之后,还有一件事是李鸿章未了的债务,就是俄国人的满洲事件。起初《中俄密约》已经制定,俄国人有自己派军队保护中东铁路的权力,到这时义和团兴起,两国交战,俄国人立即借此挑起事端,进行挑衅,掠夺吉林、黑龙江等地,到达了营口。朝廷因为有联军方面的灾难,未能顾及俄国。到和议开始的时候,俄国人坚持这件事归中俄两国另外讨论,与八国联军侵华事不能混为一谈。中国政府不得已先同意了。等到各国和约已定,然后满洲的问题就来了。李鸿章他是害怕俄国吗?是亲俄的呢,还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呢?虽然这些都不知道,但是他们最初商议的约定,其实是把东三省全放在俄国的势力范围下,明显是这样的。现在抄写《中俄满洲条约》全文内容如下:

第一条 俄国交还满洲给中国,行政方面的事情,按照原有的规定办理。

第二条 俄国留下军队保护满洲铁路,等到地方平静后,同时本条约的关键四条一概履行后,开始可以撤军。

第三条 如果有事变发生,俄国将这些军队协助中国镇压动乱。

第四条 如果中国铁路(注:怀疑指向满洲铁路)未开通期间,中国不能驻扎军队在满洲。即使有一天或许可以驻扎军队,其数目也必须与俄国协定,并且禁止运输武器到满洲。

第五条 如果地方大官处理各项事务,不合乎法律规定,就必须由俄国所请求,将这些官员革职。满洲的巡察兵,必须与俄国相互协商,确定其人数,不能任用其他国家的。

第六条 满洲、蒙古的陆军、海军,不能聘请其他国家的人训练。

第七条 中国应该将旅顺口北部金州的自主权利放弃。

第八条 满洲、蒙古、新疆伊犁等地方的铁路、矿山,以及其他的利益,除非得到俄国的许可,否则不能让给其他国家;即使中国自己治理,也必须要经过俄国的允许。牛庄以外的土地,不能租借给其他国家。

第九条 俄国所有的军事费用,一切都由中国支付。

第十条 如果满洲铁路公司有任何损害,中国政府必须与该公司商议。

第十一条 现在被损坏的东西,中国应该给予赔偿,或者用全部利益,或者用一部分利益作为担保。

第十二条 允许中国从满洲铁路的分支修一条铁路到北京。

这个条约的草稿一公布,南方各省的官吏百姓特别激愤高昂,都通电前来阻止,有的人公开演说,联名上书来抗争。而英美日等国也都在各自的舆论中纷纷开口,势要干涉此事。俄国使节迫不得已,自己让步。经过几个月,又继续修改条约,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