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第4/11页)

淮军刚到上海的时候,西方的洋人看他们的衣服和帽子非常简陋,都偷偷地嘲笑他们。李鸿章不断地对身边的人说:“一个军队优不优秀、厉不厉害,难道是因为身上穿的衣服吗?等他们那些人看到我们大张旗鼓、士气高涨的时候,自然心中会重新定论。”之后,欧美人看见淮军将领的勇敢刚毅,军队纪律的严明,没有不一改往常的态度、对他们心生敬意的;就连那些统辖之下的常胜军,也开始对李鸿章服服帖帖,听从李鸿章发号施令。

当时曾国藩已经接受了独自围剿太平天国的重大任务,任务艰巨,责任也很明确,没有什么人可以分担的,也没有什么阻挡牵绊他们。于是他就命令李鸿章负责肃清江苏南部,左宗棠负责肃清浙江,曾国荃负责肃清南京。南京这个地方,是太平天国的根据地,而南京和江苏、浙江两个省份相互庇护,才形成了巨大的势力。所以如果不能把江苏的太平军都扫除完,是不能围困住南京的;如果不能成功进攻、围剿敌人的老窝南京,那么江苏也不能全部收复。当淮军前往上海的时候,曾国荃和杨载福(后改名为岳斌)、彭玉麟等人,谋划从水路和陆路协助前进,攻破长江南北两岸太平军的壁垒。四月的时候,曾国荃从太平府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攻下金柱关,抢夺东梁山的营寨,又进攻收复了秣陵关、三汊河、江心洲、蒲包洲等军事要塞。五月的时候,他就进入南京城外的雨花台屯兵驻扎。这实际上得力于李鸿章解除了松江的围攻。所以谈论这场战役的战绩,大家当然就可以知道,湘军之所以能收复南京,歼灭厉害的敌人,并不是曾国荃一个人的功劳,实际上是靠李鸿章他们消灭了太平军外围势力,使得太平天国的钱财和物资、兵力形成一种孤立的形势,使太平天国的主力不能不坐以待毙。淮军之所以能够平定苏南地区的敌人,也并不是李鸿章一个人的功劳,实际上是通过曾国荃等人率兵端了敌方的老窝,让他们的将领和士兵们心生忧虑,军心动摇,战斗力下降。苏东坡有句诗,是这样说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同治元年、二年之间的时候,中国的景象就是这个样子。

李秀成这个人,是李鸿章的强劲的敌人,是敌人的将帅中后期成长起来的最优秀的将领。洪秀全刚起义的时候,他们党内有不少杰出的领袖,比如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在当时这五个人号称“五王”。后来,冯云山、萧朝贵战死在了湖南;杨秀清、韦昌辉在南京争夺皇权,二人互相屠杀,剩下的石达开,他自己有别的远大志向,不满足于现在的位置,自己重新起家,自立门户,在湖南、江西、广西、贵州、四川这些省份横行霸道,于是五王就都没有了。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五年的时候,是官府军队最萎靡不振的时候,但也是太平天国的势力最衰落的时候。李秀成原来只是一个小兵,地位很卑微,就算是太平天国攻占南京以后,他也只不过是杨秀清部队里面的一个侍卫。但是他非常聪明,有智慧,人又机灵,擅长谋划和战略部署,有胆有识,气度非凡,所以洪秀全统治后期,仍能够利用残留下的一点儿兵力制造动乱,让官兵落荒而逃,太平天国持续了六七年才被平定,这些都是李秀成和陈玉成两个人的功劳。陈玉成在长江中上游活动,尤其是在河南、安徽、湖南、湖北这些地方煽动;李秀成在长江下游及入海口出没,在苏州、杭州、常州、扬州这些地方制造动乱。等到陈玉成死后,洪秀全能够像靠着柱子一样倚重的,就只剩了李秀成一个人了。李秀成的智慧和勇气都超过常人,而且为人十分有度量,对自己的部下也十分关爱,能得到士兵的忠心,所以安庆那个地方虽然用武力收复成功了,但是长江下游的形势更加不乐观。自从曾家兄弟合作围剿雨花台后,江苏,还有南京等地方的战争仍然持续着,李鸿章,还有曾国荃费尽心思,尽心尽力攻打,付出超乎寻常的代价,才换来了战争胜利的荣誉,这些也都是李秀成造成的。所以要是谈论李鸿章这个人,就不能不知道李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