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有着可怕信仰的人(第3/11页)

圣历元年(698),武则天七十五岁。随着年岁老去,武则天不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感到的极度疲倦和懈怠,而这种从未有过的疲倦感让她变得愈发沉默。几十年敢作敢为的豪气正在从武则天的身上一点点地剥离,同时也缺少了之前的敏感,似乎对人对事越来越无所谓,甚至有些麻木。

在朝臣们眼里,武则天这两年变得更接近于一个慈祥的老人,虽然威严犹在,但已经没有了先前那种咄咄逼人的锋芒。

武则天越来越热衷于一些祭祀活动,以前泰山、嵩山封禅的祭祀、洛水授图的祭祀,她是以一种兴奋昂扬的姿态展现于世人面前,犹如从天而降的女神,笼罩于森严肃穆的光芒之中。然而,如今的祭祀中,朝臣们只能看到女皇在神像佛龛前双手合十的虔诚,一个动作迟缓、脚步踉跄的老妇人。

一夜之间老去的武则天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那些朝中大臣,到底谁才是皇位的接班人?

武则天像是在刻意回避这件事,而朝臣们也没有催问不休。不管是武氏宗族的支持派,还是心系李唐的老臣,他们由先前的争斗慢慢转变为同情,同情一个老人守着自己辛苦打拼下来的财富却找不到让自己满意的接班人。

先前的争斗仍在明里暗里地以各种形式进行着,但是在继嗣问题上能够在武则天面前说上话的大臣,也只有狄仁杰。其他人只能观望,大家都在等待着破局的那一刻。

李唐老臣们好像并不着急,反倒是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些武家子弟们有些坐不住了。

他们看着武则天一天天地老去,无奈地看着她与李唐老臣们的关系一天天趋于融洽。

帝国的中枢权力由狄仁杰、娄师德、王及善、杜景俭、姚崇、魏元忠等人把持,这些人都是稳重忠直的李唐老臣。武则天虽然偶尔也会让武承嗣、武三思担任宰相,可始终没有将帝国最重要的权柄交于他们手中。

武则天到底是想让武周延嗣,自己做个开国皇帝,还是要把皇位再让给李唐?无人知晓女皇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无人知晓,却让每个人都在猜测。

迟迟未定的太子之位,由此成为武李派系之争的焦点。

对于武承嗣、武三思等武家子弟来说,夜长梦多,越拖对他们越不利。为了取得武则天身边人的支持,以武承嗣、武三思为首的武则天娘家人整天就守在张易之哥俩的家里,争着牵马服侍,大献殷勤,口口声声称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当然武家人的理由是“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大周的江山不能一代而亡”。自古以来就没有天子任命异姓作为继承人的,大周朝不能一代而结,纵然不能传至千秋万世,至少也要传个百八十年。

两股势力的政治交锋,让武则天一时也陷入了两难境地。她在这场政治拉锯战中也失去了主张,到底是立娘家人还是该立自己的亲生儿子?

狄仁杰也看出了武则天内心的纠结,多次利用与其单独交流的机会将话题往这方面引。

李昭德活着的时候,让武承嗣的太子梦打了水漂。现在李昭德死了,狄仁杰又义无反顾地继承其衣钵。在立储这件事上,狄仁杰严防死守,不会给对手任何绝地反击的机会。

面对满朝文武百官,武则天好像只对狄仁杰抱有一种持续的好感。狄仁杰风趣幽默,举止沉静,处变不惊。他在谈论国家大事时,也时常能让武则天发出爽朗的笑声。

某日,武则天召狄仁杰进宫,告诉他:“狄爱卿,朕昨天晚上几次梦见跟人玩双陆(一种赌博游戏)都不能取胜,这是怎么回事呢?”

狄仁杰是个机会主义者,他不会浪费任何一次机会,浪费机会对他这样的人来说就意味着失败与死亡。狄仁杰淡淡一笑说:“双陆不胜,我想肯定是因为宫中无子。这是上天在向陛下发出警示,太子之位如果闲置太久肯定会生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