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以恩止杀是一步好棋(第4/8页)

孩子在朝堂之上面无惧色,慨然道:“任何在来俊臣狱中的‘承反’都是不可靠的,不可信的。那种‘承反’都是酷刑下的产物。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挑一个最信得过的人,交给来俊臣审判,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承认一切指证,供认不讳。”

乐思晦的儿子的确有着过人之处,这种过人之处不仅在于他表现出了一般人所没有的勇气,敢于揭发来俊臣,而且在于他敢于指斥“内状”。有内状而后有酷刑,有酷刑而后有“承反”,所以内状是冤狱之源。

第二天下午,武则天将狄仁杰等七位大臣召入宫中面询。大臣们一见女皇便纷纷跪倒,其中一名老臣更是泪如雨下。武则天来到狄仁杰身边,问道:“你既已服罪,为何还让人送信鸣冤?”

狄仁杰说:“臣等若不服罪,恐怕今天就见不到陛下了。”

武则天将手中的一纸奏表扔给狄仁杰:“那你为什么要给朕上这份《谢死表》呢?”

狄仁杰一脸疑惑,取过奏表粗粗浏览一遍,说:“臣等并未写过《谢死表》,这是别人伪造的。”

武则天继而又逐个询问另外几位大臣,他们的回答与狄仁杰如出一辙。武则天在仔细核对了他们的笔迹之后,脸上顿时掠过一丝阴云。

武则天如果将生杀大权完全下放给来俊臣,狄仁杰等人必死无疑。

武则天虽然重用酷吏,但她始终不肯下放下生杀权力。在最后关头,她还是对狄仁杰采取了面诘的方式,当面批评教育了事。狄仁杰在生死攸关前逃过一劫,事情的真相也将很快水落石出。

就在狄仁杰深陷牢狱之时,与他同时遭到诬陷的大臣魏元忠正在被另一个酷吏侯思止审讯。

侯思止先威胁魏元忠说:“亟承白司马,不尔受孟青。”意思是不招供便用棒打。魏元忠不屑道:“侯思止,你如果想要魏元忠的项上人头,只管截取,何必让我承认谋反!”

侯思止命人将其推倒在地,倒拖着走。拖了一阵后,魏元忠扶着墙摇晃着身子才勉强站了起来。

他怒目而视,用手指着侯思止破口大骂:“我算是倒霉,好比骑在一匹不服调教的恶驴上,被震了下来,脚却挂在驴镫上,以致被倒拖着走。”

这句话激怒了侯思止,他威胁道:“你胆敢抗拒制使,待我奏明圣上,将你处死!”

这句话再次激怒了魏元忠,他冷笑道:“侯思止!你要杀我就杀,说什么谋反不谋反!你好歹也是国家御史,要懂得礼数轻重。你是奉天命在行事,却不行正直之事。居然在这里说什么白司马、孟青棒,不是我魏元忠,没人会教你如何做人!”

侯思止是一个大字不识的粗人,平日就怕别人嘲笑自己没文化,时时注意向别人请教。他刚出道的时候,恒州某叛司教过他,他的旧主也教过他。正是由于他们的指教,侯思止才会当上御史。

现在他又听到魏元忠如此一说,也不免心惊肉跳,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他赶紧躬身作揖,将魏元忠扶上堂来,客气地说道:“幸蒙中丞教。”

魏元忠也不和此等粗俗无知的小人一般见识,俨然坐定,对侯思止一番教导。

武则天对臣僚们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的处境充满了怜惜之情。她赦免了狄仁杰和魏元忠的造反之罪。狄仁杰以清廉、公正的官风深得民心,而魏元忠则是一个性格刚直、狂放自我的三朝老臣。

事实上他们对新皇朝的抵触情绪连武则天也有所察觉。但是武则天却对杀人杀红眼的来俊臣说,狄卿不杀,魏卿亦不杀,把他们贬逐出京就行了。来俊臣大惑不解,他不理解武则天为何一改昔日雷厉风行不留病草的作风,他不相信武则天能够真正立地成佛。

或许是为了解答来俊臣心中所惑,武则天说:“古人云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我知道狄仁杰和魏元忠的心属于李唐还是属于武周,但是一个是屈打成招,一个是死不认罪,如此诛杀老臣何以树立清明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