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天子衮冕包裹起来的老妇人临风而立(第4/6页)

他已经很久没有开口议政了,上次和母亲交流,还是为自己的老师刘祎之请命。

不请则已,他的求情反而促使武则天在最短时间内就将刘祎之处死了。从那时起,李旦才搞清楚,自己这个皇帝的角色是个苦情戏。跑龙套的能有台词,就已经是格外开恩。

李旦不是哑巴,但是他嘴巴闭上了。李旦不是瞎子,但是他看不见自己和李唐的未来。

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去世时,睿宗还是十四岁的相王李旦,接着是二哥李贤的惨剧,然后是三哥李哲自取灭亡……从他多愁善感的少年期到青年期,接连发生了这么多可怕的事。

当李旦看到母后武则天的庞大势力,和政治圈中的无情碾压,不由得惊惶万状。他和三位哥哥的性格不同,他的个性较为温厚笃实,缺少年轻人该有的霸气和野心。他虽然刚满二十九岁,却处处隐忍自省,仿佛一名垂垂老者,将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归诸天命。

睿宗李旦的唯一嗜好是读书,尤其喜欢读那些雅爱训诂之书。虽然他并不擅长楷、草、隶等各体书法,但还是将大部分时间用来练习书法艺术。

对于李旦而言,他所能做的,就是忠实地执行皇太后武则天的每一项要求,少做少说,或者尽量不做不说。

当黑压压的人群聚集在宫外上表请愿之时,李旦只能长长地叹气,悠悠地踱步。

自己的帝王生涯到此就要告一段落了,李旦不知道自己是该白日放歌,还是该长夜痛哭?好像这一切和自己有关,又和自己无关。

2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睿宗李旦连续两次谦让,都被武则天断然拒绝。直到第三次,武则天才勉强接受了李旦的禅让。

当李旦用一种沉重而缓慢的语气宣读退位诏书时,文武百官并没有听出一个落拓帝王内心的悲愤与沉痛。相反,宣诏时的李旦仿佛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和愉悦。

既然朝堂内外早已是凤凰朱雀满天飞,那么他这个挂名皇帝也是做不长久的。和他那些死去的、贬离京城的宗室兄弟们相比,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幸运。对李旦来说,他所求的,不过是体面地活下去。

武则天从凤榻上缓缓站起来,以一种故作雍容优雅的姿态接过了李旦双手捧过的诏书。

那一刻,武则天的内心并没有想象中的狂喜与雀跃,毕竟面对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武则天甚至表现出一副极不情愿的神情,她说:“这一切非我所愿,奈何万民请愿,皇上下诏,帝国已经走到了天意之择的十字路口,倘若自己再坚辞必受天谴。谨此服从圣谕,为天下万民拜受天命。”

母子交接权柄的那一瞬间,现场的每个人仿佛听见了一种神秘的重物落地时所产生的宏大声响,嚣尘飞扬。在李旦和官员们心中绷紧的那根弦在这一刻也骤然松弛,让人有一种虚脱后的疲倦。

一个女人做了皇帝,不管这个结果透着多少荒谬,既然存在,就是一种合理。

帝国的权力世界在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鲜血淋漓之后,终于迎来了令人迷醉的安详时刻,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有了身轻若燕的感觉。

李旦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当了这么长时间的挂名皇帝,从来没有以个人的名义发过诏书。如今通过自己的手颁发的第一份诏书,居然成了自己的最后一封诏书。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份诏书竟然是颁给母后的禅位诏书。

一切皆有可能,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后,李旦并不觉得这件事有多么讽刺。世人都知道他李旦只是一个奇怪的影子皇帝。而影子从来是见不得光的,见不得光的帝王还能算是九五之尊吗?

紫宸殿上,那面低垂了六年的紫帐在这一刻豁然被扯开。就像是故作神秘的魔术师在灯光乍亮的一瞬间,正准备向舞台下的观众展现一个匪夷所思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