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皇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1

在武昭仪的精心策划和运作下,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十三日,大唐高宗皇帝正式下达废后的诏书,诏书上说:“王皇后、萧淑妃企图以鸩酒害人,废为庶人,其母及兄弟一律除名,流放岭南,没收其全部家产。”

诏书以最快的速度传达下去,让朝堂内外为之一震。王皇后一代外戚世族,皇室玉牒上,刮去了他们的名字。大宗房产钱财,也凭空撒手而去。

废王皇后的诏书颁下后六天,也就是十月十九日,以许敬宗和李义府为首的文武百官同时上书请愿,要求立武昭仪为后。大势所趋,没有人敢逆势而动。高宗李治早就在等着这一刻,顺势颁下新的诏书。

诏书有云:“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这份诏书其实就是替武昭仪洗白身份,将那些为世人所诟病的地方统统洗刷去。高宗就是要告诉天下臣民,武昭仪不是苏妲己,而我更不是纣王,她的出身好、人品好,而且又是先皇赐予我的,这么好的女人如果不能册立为皇后,那真是天理难容。

在高宗皇帝的一力支持之下,朝臣们也只能徒唤无奈,由最初的反对,到慢慢地接受。

这场非武力的政治斗争,从武昭仪在六月当不成宸妃后展开。从六月到八月底,武昭仪挟持最宠爱她而又略显软弱的高宗皇帝,用行贿、重赏、关说和贬黜等手段,以拉拢和收编的方式,迅速组成自己的权力班子,其中包括宫女、宦官以及自己的母亲。同时在外朝密布眼线,建立情报和监视网,而且亲自监听君相的密谈。

武则天身上具有的权力企图心,进取人格、组织能力和灵活的斗争技术在这时得到了充分展现。

作为武则天的政治对手,长孙无忌自恃身份、地位和权势只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没有将年仅31岁、深居内宫的小昭仪放在眼里。虽然王皇后因为此女已然失宠,皇后的舅舅柳奭因此被罢相贬黜,自身树有政敌或潜在政敌,但是长孙无忌毫无警觉意识,以至于让自己的权力集团陷入被动状态。

等到武则天真的向他发起挑战,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关陇集团迎战得极为狼狈,蒙受重创。等到他们被逼至绝境,再想有回旋的余地已经不可能。

决战进行中,除了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和来济力争之外,未见其他朝臣的加入或声援,根本看不出所谓的“关陇集团”的存在。朝中大臣可能早就厌倦了长孙无忌、褚遂良朋党小圈子的专权垄断,也可能在李、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背后所做的心战谈话之下,朝臣们也乐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置身事外看两派相斗的大戏。

2

武则天从最初的才人一步步登顶,成为大唐皇后的唯一候选人。但是她并没有被即将到手的胜利冲昏头脑,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这个皇后还没有得到百官的承认,她还需要做出一些姿态。

在高宗皇帝的诏书颁下后的第三天,武昭仪成为正式的新皇后,她也呈上一份语气坚决的奏章。大意是:一个月前,皇上有意立妾为宸妃时,韩瑗、来济曾经当着皇上面激烈谏阻,我不记恨这件事。身为丞相,如果不是忠诚为国,绝不可能这么做,他们的心意实在难得,恳请皇上能够奖赏此二人。

武昭仪在这时候递交这样一份奏章颇值得玩味,对于只差一个册立形式就可以成为皇后的她来说,现在又回过头来重提宸妃之事。不外乎有两个目的:一是显示自己的雍容大度;二是告诉韩瑗、来济这些反对派们,你们不要再跟我过不去,谁也无法阻挡我前进的步伐,你们的命运捏在我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