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公平正义(第2/3页)

武月娘捧着《永徽律》一直在琢磨,半晌,才说道:“这种大赦之后罪犯没有迁移,而受害人家属知道却没有告发这种情况,《永徽律》里没有规定,既然没有规定,就不应该治罪啊。”

长孙嫣然道:“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可以从这一条推出来嘛。这一条已经规定了:‘知杀期以上亲,经三十日不告者,各减二等’——这个知道并不限于在案发之前还是案发之后,也没有说不包括遇到赦免之后明知对方没有迁移而没有举报的这种情况。按照类比的原则,可以用这一条处理。”

武月娘噘着嘴道:“不行!前面咱们讨论都说了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现在怎么又用类推来说事呢?我觉得这不合理!”

长孙嫣然望向萧家鼎:“我们还是请萧执衣来评判好了,他才是这次录囚的最终决定者。”说罢,期待地望着萧家鼎。她相信萧家鼎一定会支持自己的,就像前几次一样。这不仅仅是因为两人是恋人,还因为她的判断来自于多年对法律的研究,她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萧家鼎其实也知道长孙嫣然的判断是对的,因为这种情况,后来的《永徽疏议》已经作了明确规定,跟长孙嫣然所说的一样。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他应该支持长孙嫣然。但是,从现代道德伦理观来看,虽然李三明知杀害自己祖父的仇人没有按照规定迁移到流放所去定居,的确违背了伦理道德,但这也仅仅只限于违背道德的层面,还不应该上升到法律制裁的地步,仅仅因为没有告发就被判刑,这是萧家鼎的法律观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他权衡之后,还是觉得应该按照自己的道德伦理和法律观来处理这个案子。

于是,他没有支持按照唐律本来是正确的长孙嫣然的观点,而是微笑着道:“我也觉得武姑娘说得有道理,既然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还是不应该治罪为好。”

武月娘非常得意,瞧着萧家鼎:“你这小执衣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长孙嫣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萧执衣,这个规定是可以类比的啊。明知杀死自己祖父但是被赦免死罪的人,没有按规定迁移,却没有告发,这个危害并不亚于明知人杀害自己的祖父而没有告发……”

长孙嫣然滔滔不绝地解释着,萧家鼎微笑着听,没有插话,一直到她说完了,萧家鼎还是那句话:“我觉得武姑娘说是对的。”

长孙嫣然气得将手里的《永徽律》重重地摔在了桌子上。

武月娘走到她身边,笑嘻嘻道:“嫣然,前面差不多都是你对了,这一次就让我也对一次呗!别这样小气嘛!”

“这不是小气的问题!这是办案,办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讲人情的。”

“可是这一次证明是你错了啊!萧执衣都说了,他可是蜀王都认可的精通刑律的高人啊。”

“哼!”长孙嫣然狠狠瞪了萧家鼎一眼,“我累了,回去歇息去了!你们慢慢研究好了!”说着,气冲冲出门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武月娘撇撇嘴:“她可真够小气的,算了,我也累了,回去躺一会。”说罢,武月娘也出门往外走。

萧家鼎道:“那好,大家都休息半个时辰,完了咱们继续。”

“好,到时候叫我。”

那承办书吏看着萧家鼎,不知道该怎么办。萧家鼎道:“这种行为目前还没有规定为犯罪,所以,还是不按犯罪处理的好。”

“是!那我下去改过判词,再报送过来。”

书吏走了之后,萧家鼎把房门关上,打开窗户,他们的后窗是一堵高墙,没有人看见。他翻窗出来,来到长孙嫣然的窗后,轻轻敲了敲,片刻,窗户开了,长孙嫣然噘着嘴站在那里,板着脸瞧着他。

萧家鼎笑了笑,压低了声音道:“不打算让我进来?那我走了啊……”说罢,转身装着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