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防洪堤工程(第2/3页)

切!再快的才思,也快不过老子的抄袭啊。怕个球!

他心里这么想,脸上却一脸的郑重,道:“是,多谢老大的提醒,却不知这位京城来的才俊,叫什么名字?”

“卢照邻!”

萧家鼎顿时一呆。

卢照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四人被誉为“唐初四杰”!唐诗初期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是萧家鼎最喜欢名句之一!

想不到竟然能见到自己仰慕的大诗人。萧家鼎稍稍有些兴奋,不过,随即他又自嘲:高兴个屁,人家是对手啊,将来要跟他一较高下的,虽然自己一肚皮的千古名篇,要完胜他也不是难事,可是用抄袭的诗词去战胜一位真正的著名诗人,实在是无趣得很。

唐临见萧家鼎这样,问道:“怎么?你也听说过他的名头?”

卢照邻虽然成名很早,但是在古代这极度落后的通讯条件下,他的名气肯定不会传得太广。所以萧家鼎摇摇头,道:“只是听说他是京城来的,老大有如此郑重,想必是个劲敌吧。”

“是啊,你要是能胜过他,那你的名气可就很快会传遍京城的。他可是京城诗会五连贯!这次是特邀参加益州诗会的,不知怎么的,加盟了州府衙门的苕之华诗会。”

唐临见萧家鼎神情有些古怪,便问道:“怎么了?没有信心?其实,要我评价,你的诗词并不亚于他,到目前为止我知道的你写的诗词,可以说基本上都是绝佳极品,便说是流传千古也不为过。所以,你根本不用害怕他!”

萧家鼎马上把胸脯挺了挺,道:“好!老大说的没错,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嗯!一定要象你当初以诗会友时写的那样:五车诗胆,八斗才雄!要拿出横扫一切的气概来,相信你自己,你一定能战胜卢照邻,让京城每一位文人都知道你的名字!”

萧家鼎听他说得慷慨激昂,不由有些奇怪,看样子,这老头比自己还要着急啊?莫非,自己诗会夺魁,也是他的一步棋?

乖乖,要是这样,那可得小心了。

他心里琢磨着,脸上却是一付被唐临的话激发起的斗志的样子,同样的慷慨激扬起来。

萧家鼎的表现让唐临很满意,斜眼瞧着他,半晌,缓缓说道:“我听说,朝廷今年四月要在你们少城县的花苑乡和乌泰乡一带修建锦江防洪堤,这是今年全国的一个大工程啊,能造福两岸不少百姓!”

说罢,她又看了萧家鼎一眼。

萧家鼎微微一愣,怎么好端端的说起工程来了?唐临以前以吏部和刑部的高官,从来没有接触过什么工程建设,也不是直接管理百姓的地方行政长官,怎么会对一个防洪堤工程感兴趣?

这一愣神之间,他借着挂在船舱上的灯笼光照看清了唐临眼中那意味深长的味道,不由心中一动。刚才唐临说这个工程的时候,说的非常仔细,直接提到了工程的具体施工地点和施工时间,这是在提醒自己什么吗?

建设工程,那可是赚大钱的玩意,来自现代社会的萧家鼎对此当然有很深的体会,他的代理客户里就不乏建筑商大老板,见一个个都是财大气粗挥金如土的样子让他印象很深刻。

先前唐临已经说过,他不反对官员赚钱,只要不亲自经营,而且是合法赚钱,他其实内心是接纳的,因为这样可以让官员富足,从而不会对贿赂这类事情感兴趣,也就是实现所谓“高薪养廉”的目的。现在,他又故意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难道是想提醒自己在这里面想点办法?

穿越唐朝之后,他对唐朝工程建设也多少有些了解。唐朝实行的租庸调制规定,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这是义务,而且自带伙食,没有工钱,这之上再加役十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而这些徭役主要就使用在国家建设工程上,其中包括防洪堤这样的水利工程,都是由民工义务投工的。所以,唐朝时代的大型国家投资建设项目上,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所谓建筑公司或者施工队参与,而是由当地政府组织当地百姓义务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