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阴毒(第2/3页)

现在他的部下还没有战马,所以“骑射”这两个字,其中骑这一项,进行的十分困难,他在京城搜罗了几十匹战马,重金购买过来,作为每天训练用马,每天只能是按局训练,排不到的,就只能练其它的技艺。

枪术,槊术,矛、剑、戟、斧、长刀、腰刀,冷兵器错综复杂,在戚继光的营中,连同火器在内,各种兵种有数十种之多。

再加上阵形的训练,这使得指挥者需要关注的地方太多了,对能力的要求倍增。戚继光本人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他的继任者想按他的法子练出一支强军来,困难太大了。

在戚继光之后,他的部下曾经入朝做战,在攻克平壤之役中立下很不错的战功,但在那之后,南兵中就以广西南兵和西南的川兵中的石柱兵为强,浙兵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中了。

究其实质,还是太杂。

“兵贵杂”这是戚继光的话,对他来说越杂他指挥的越好,但对普通的将领来说,太杂了就难办了。

对惟功来说,他很自信自己的能力,但也不相信自己是兵学奇才大师戚继光一个层面的人,所以他设计的马军就是他自己知道的最简单而犀利的战法来训练。

首重长枪,他的部下,每天最重要的技艺就是训练长枪术,然后是刀术。

刀砍凌厉,枪扎重伤,练好这两样,强兵的底子就有了。

箭术也很要紧,这些舍人都有不错的底子,惟功希望将来带他们出征时,能借助这些部下,短时间内,能训练出大批的骑射手。

明军的一个误区就是在火器不合格之前,过度依赖火器,忽视了冷兵器和弓箭,太祖当年定下的规矩,一个百户最少有四十长枪手和三十个弓手,可惜到现在为止,长枪手沦为炮灰的角色,其重要意义完全被忽略,弓手则培养远远不足,根本不能满足所需。

当然惟功也不会在有火器的情形下大量培养弓手,只是在目前来说,他希望有一支骑射俱佳的骑兵精锐掌握在手中。

“开始吧!”

午间休息的时间很短,周晋材一直在等候着,等惟功将下午的训练计划定下来,他行了一礼,便是手持计划,开始向其余的教官一起布置下去,过不多时,校场之中,就传来了一阵阵响亮的吆喝声。

“大人,这么练下去,虎狼之师必成啊。”

“我大明王师无敌于海内时,军兵不过五日一操,以大人这样的练法,实在罕见。”

马宏峻和杨英几个老百户官都是军官世家,见识广博,此时在惟功屋中,看到校场上训练时的情形,虽然天天看到,但也是由衷感慨。

惟功笑道:“这算什么?普通士兵也能这样练法,得雄师十万,海内可平服。但所需费用,恐怕也是天文数字。”

这其实仍然涉及精锐职业军队和素质不高但数量极多,驻地宽广的矛盾,也是俞大猷等将帅和文官的矛盾。

地域广大的大明不需要特别精锐而人数较少的强军,毕竟机动性上不能保证,同时文官也没有信心能压服这样的军队,而养一支数量强大,分驻各处,遇到情形随时能以多击少,将乱源消弥在萌芽状态。

两种争执的结果肯定是文官胜了,明朝一直到亡国时,才出现山海关铁骑营这样的精锐,但很遗憾,这种职业化的精兵已经不是朝廷掌握,是关宁这样的藩镇掌控了。

这反而是从一个反面印证了文官的忧虑,职业化的军队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很容易被个人掌握住,成为藩镇。

想到这里,惟功也是陷入沉思之中。

……

“我是受不得了。”

“朱尚峻这厮没用,侯爷深为失望,已经发下话来,就靠我们哥几个了。”

“放手干吧,现在这张惟功已经得罪了太多的人,事情一出,肯定是群起而攻,到时候,我们就是立下大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