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决死(第2/3页)

有此前鉴,但宋朝仍然有元佑党人碑一事,国家内耗,致丧淮河以北的国土。

今大明开国不到百年,而文武之间嫌隙从生,彼此已经视对方如寇仇一般,长此以往,将会伊于胡底,如何得了。

但眼前还不是忧心此事的时候,况且,崔浩自己也是文官,夸奖张佳木,自己心中也满不是滋味。在文官们看来,武臣再聪明能干,没有读书的底子就是不成。在一些儒生看来,山川地利风水星相都可以为治军的基本,而这些,非文臣不能懂。宰相要用读书人,而将帅,亦要用读书人才行。

有此成见,想真心为武臣考虑,也确实是难了一些儿。

各人不说话,又是专心向战场,正好此时不知道是谁的箭射歪了,先是嗡一声飞过来,各人都是吓的“哎呀”一声,然后急忙趴伏在墙上,连抬头也是不敢,后来再听到“夺”的一声,却是箭矢正好插在院落大门的檐首上,铁羽入木,箭尾还兀自晃动着。

“好险好险”大家全是擦汗,一时连战场都是顾不上看了。再精采的战事,也不及自己的性命来的更加更要一些。

崔浩却是不管不顾,只是用手下死力的趴着墙,这个小院的院墙就是一座安全的港湾,他已经将身许国,愿意追随李贤致天下于太平,这几年,朝中权贵用事,光是石亨就保举了三千多武官,整个北直隶,也就是包括后世内蒙、河南、山东一部,河北和北京全部的诺大地方已经被权贵们把所谓的“闲田”分了个干净,再下一步,就是兼并普通百姓的土地,还有几十万几百万亩的皇庄,还有亲藩的王府,官员风气也在败坏,他虽然没有和徐穆尘讨论过所谓的盛衰三事,但大明在由盛转衰,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此之时,正是仁人志士用命之时,些许危险,却也是顾不得了。

崔浩和别人不同,连杨继宗在内,都以为鞑官不过几百人,逃出去也就是由刑部帖一张榜文通缉追查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他与李贤现在算是师徒,朝中大事,渐渐也知道了不少。曹家兄弟都是鹰视狼顾的虎狼之辈,石彪更是凶狠霸道,此人单独为大同总兵,患尚不大,如果曹家兄弟逃奔而至,有几百鞑官为亲兵,石彪就能诛除朝廷放在他身边的监军和不服从他的武将,把兵权彻底掌握在手中。

十几万大同精锐的危害,可比当初两眼一抹黑,完全是异族入侵的也先危害要来的大,不,是大过十倍,百倍。

石彪对延绥和宣府几个边镇甚是了解,对由紫荆关入京城的道路更是了如指掌,对京城防御也是了然于胸,加上曹石两家经营日久,在京中不知道有多少明的暗的势力存在,到时候,精兵囤积于外,奸贼内应于内,京师能不能守住,尚在两可之间,整个北中国,更是要被破坏无余,到时候,兵祸连结,河套的蒙古人还在跃跃欲试,保喇虽然连败于大同和延绥,但实力未损,一旦与石彪勾结而入,那可能就不止是一个失去北中国的事了,朝廷精锐尽藏于九边,北中国一去,则南方能不能守,尚且在两可之间,弄的好了,也是南北朝的局面,弄不好,可就是比五胡乱华还要惨的多了。

一念于此,自然是全身冰冷,满心满念,自然是盼着幼军能把敌人给杀回去。

但事与愿违,鞑官虽然死伤惨重,但毕竟凭着精强的武艺和丰富的经验,加上困兽而斗的殊死一搏的狠劲,已经把幼军阵线拼的有些摇摇晃晃,颇为不稳了。

“哎,打成这样,对得起朝廷喽。”有一个幼军试百户这么滴沽着,他有五十个直属部下,已经战死了十一人,余者几乎人人带伤。他已经要哭出声来了,他自己已经三十出头,但麾下这些将士全部没有过二十的,他喃喃道:“全都是孩子啊……忠君报国,打成这样,也没有什么话可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