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训诲(第2/3页)

和成祖皇帝是亲家,仁宗是她女婿,宣庙是外孙,而当今皇帝却是重外孙,伯夫人,一品诰命算不得什么,皇家也不是全然冷血的疯子,也要讲宗法人情的,这位老太太。除非是谋反大逆,不然就是反了北京城,大家互相砍成血葫芦,恐怕也没有人动得了她吧?

“嗯,看着挺好的,不错的一个好孩子。”老太太终于开了口,年纪虽大,声音也很清郎动听,看起来神思也清明,说话不急不缓的样子,倒是很合这么一个老封君的身份。

“太夫人过奖了。”

张佳木不觉得这位老太太巴巴的叫自己进来。费这么老大事,就是瞧瞧自己长的坏不坏。但就算是他,也真的想不出来,对方见自己,到底是件什么事情。

“我受你几个头,倒也没什么。”这会儿张老太太已经从歪着又改为端坐,难为她已经八十多岁,神智清明之余,行动看着也还利索。

与她同时代的男子,就算是王骥几个犹存,但也只能算她的后辈了。

放眼天下,和这位老太太平辈论交的人,怕是一个也没有了。

“你可知道,你父亲当年供职内廷,先为幼军,后为校尉,帮着皇家外戚都做了一些事。”老太太不急不徐的开口,但却是石破天惊,不由得张佳木不打起精神来倾听,却听她不紧不慢的接着道:“但是事属机密,现在提起来也颇无味道的很了,所以不必多谈。我们今天只谈你就是!”

张佳木面露苦笑,又是一个来打哑迷的人。他父亲的身世,想来皇帝知道一些,钱皇后也知道一些,不过这两位至尊可不是能盘问的人,甚至想旁敲侧击也不成,一旦多事,可能酿成大祸,锦衣卫官,地位只靠皇家信任宠信,一旦失宠,祸不可测。

现在他办事多办揣摩帝意而行,皇家宗室甚至外戚,多有照顾,就是其理。

想做什么事。总得自己地位稳固了再说,现在急着办些不讨欢喜的事,恐怕祸事上门之时,后悔也晚了。

至于哈铭和袁彬等人,虽然和父亲有旧,但恐怕所知也不甚深。张佳木也打听了一些,他们只是知道张佳木的父亲曾经勾当过宫廷差使,但其中细节,这两人自然也是全不知情。

还有徐氏夫人,所知不多,只是知道丈夫当年谨慎小心,严戒多说,就算是现在,徐夫人仍然是遵从先夫遗命,当年之事,一律不谈。

这真是一件叫人郁闷的事,当年的事,知道的人不少,身为一个锦衣卫官,居然一点蛛丝马迹也查不出来,根本全无头绪。从猜测来说,当初张佳木的父亲一定干了些很担风险的隐秘事,所以功劳虽大,却无可叙,但遗泽甚深,到现在皇家和一些贵人还在心感,他以一个军余,突然至如此高位,皇室的人,经常说他也是忠义世家的子弟出身,大明朝廷用人就是这样,如果不是世家,武官出身的人想博一个高位是千难万难,不比文官,三年大比一朝得意就能大用,而武官则全靠先人遗泽做为起步之基石了。

这会儿他只能放下胸中疑惑,就听专听眼前这位老太太的教诲。

“你这孩子,人都说精细能干,多智多谋,而且果断能断。”老夫人还是那种口吻,虽然是夸赞,张佳木听着却知道必有下文,于是脸上一无表情,只是听着老夫人继续往下说。

但提起张佳木的好处,在场的人都是知道,于是各人都连连点头不已,便是顺德公主,也是用激赏的眼神连连打量着张佳木,如果不是内外有别,恐怕她也要口出赞叹之语了。

“夺门的事,干的很漂亮,平时当差,也很谨饬。最近办的几个大案子,也知道好歹进退。嗯,那些文人头巾气重,还有人骂你几句,你也不必理会。”

到了这里,张佳木也不能不答,只得躬身道:“是,太夫人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