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釡底抽薪(第2/3页)

这种惶恐与害怕,再加上嫉妒不安的心理,使得朱祁镇心中极为愤恨,也大为不安。

张佳木做的,就是派李瞎子早早出京,到襄王府去,所做的有两件事。第一,请襄王修书自辩,绝无进京之心,亦无人请他进京。

第二。是襄王同时自请入朝觐见,以定君心,以定官民之心。

这般举措,对襄王自己,也大有好处,毕竟皇帝的猜疑是很要命的,尊贵如亲王,国朝被削藩致死的,也不是一位两位了,李瞎子一至,陈说利害。则襄王自然一一照办。

有这两样一起来,朱祁镇对襄王的怀疑自然可以消弥,而对于谦的愤恨也就无形中开解了许多。

于谦毕竟不是王文等辈,并没有公开同意另外择储,所以王文有取死之道,于谦对社稷有大功,又经过襄王辩白,则一切指控,自然能够烟消云散。

至于所谓师出无名,也就弱化了许多,不再是必死之由了。

一场泼天般的大案,几乎是必死的前朝重臣,终于在他的努力之下,得保首领。这件事,对张佳木的手腕,势力,应对,还有属下能力的考验,都是极有意义。

从这一件事来看,张佳木知道自己势力尚弱,根基极浅,从此又有新的打算和做法,这其中有不少东西又是与于谦的信念要背道而驰,当着这位人品学识都无可指摘,就是不谙权术斗争,不懂得自己争夺权位富贵的花甲老人,还是把这些心思藏起来算了。

对于谦来说,张佳木的办法确实是匪夷所思了一些。不经允许,擅见藩王,而且,暗中唆使亲藩自请入京,以他来说,当然不觉得这做法高明。

但对方保的是自己的性命,则指摘的话又说不出口,原本也有很多嘱咐的话,想要叫这个年纪不及弱冠,却已经是从龙复辟的大功臣。权位已经至锦衣卫都督的少年人善用权力,效法先贤,谨慎小心,这些话头,原本都是话属老成,本就害怕对方听不入耳,到了此时,更觉得对方应变智计都在自己之上,想一想,似乎不必为无谓之举,于是也就只得噤口不言,只是听着张佳木说起入宫请见的经过,于谦含笑而听罢了。

场面一时有点冷,但外头老仆很快进来禀报,只道:“朵儿指挥来了。”

“请他进来!”

朵儿也是在酒楼里等着消息,左等右等,并没有于谦被斩的消息传来,他已经是心胆俱裂,不知道如何是好,待张佳木和他自己府中的人来说起张佳木持金牌赦免于谦之后,朵儿只觉两眼发黑,当场差点晕翻过去。

醒来之后,自然是大喜过望,当下当然不会留在刑场看别人的热闹,也不管自己伴当亲随,牵起匹马,便是一通狂奔。

张佳木话刚说完,朵儿便也已经赶到了。

这个蒙古汉子真的是一点不会隐藏自己的情感,进得门来,先就是大哭,接着于谦抚慰他几句,便又是大笑。

待情绪稍稍平复,朵儿便郑重其事的跪在张佳木面前,只道:“今日朵儿以大人而称,日后也以大人视之,今后卫中诸事,只要都督大人吩咐,朵儿绝不敢打一点折扣,请大人放心好了。”

蒙古人中自然还有好汉,朵儿便是其中之一。今天的话,说出口来,便是再无更改的可能。张佳木自然欢喜的很,他在卫中,除了自己原本的心腹可以提拔重用后,根基很浅,有朵儿这样的老指挥相助,再加上朵儿是四卫出身的鞑官,亲朋旧友很多,无形之中,他在京中鞑官之中又有了一个得力的臂助,今日有朵儿的这一席话,真的是没有白费苦心。

他笑着将朵儿扶起,只是道:“你我兄弟一般,不要如此。以后,大家一起共事,把皇上交下来的差事办的漂漂亮亮的,也就是了。”

于谦在时,从来不这么说,只是说锦衣卫亦不可全然听从帝意,此时听的张佳木如此说,朵儿自然也是答应,但一边的于谦,自然也是不免要皱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