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滴血认亲(第3/4页)

杨秋池这下成了跟屁虫,跟在她们后面进了客厅。

冯小雪他们还没吃饭,大奶奶赶紧吩咐庞管家重新置办酒席。

冯小雪他们吃饭的时候,杨秋池吩咐庞管家准备一个干净的桌子,摆上香炉,并准备一个用来滴血认亲的瓷碗。

冯小雪他们吃饭的时候,杨秋池沐浴更衣,做好准备。他们吃完饭,一切也准备停当了,接着净手焚香,开始进行滴血认亲。

小丫环知春将山儿抱来之后,杨秋池从冯小雪带回来的法医物证勘察箱里取了两片采血刃,用灯火烧过消毒之后,分别在杨老太爷和小少爷山儿手指上扎了一下。鲜血冒了出来。

山儿哇哇哭着,给这滴血认亲蒙上了一些灰色。

从法医物证勘察箱里拿出两根玻璃吸管,分别吸取了两人的血,将玻璃吸管放在一个托盘里,然后将那准备用来滴血认亲的瓷碗也放进托盘,称自己要独自一人祈祷神灵保佑,然后进行滴血认亲,这样才能灵验。

杨秋池提着法医物证勘察箱进了厢房,关好门。好半天,才神色凝重地托着那放着两根玻璃吸管和一个瓷碗的托盘,小心翼翼走了出来,恭恭敬敬放在桌子上。

又点了一支香,默默祷告一番之后,才转身说道:“我现在要检验山儿究竟是不是老太爷的儿子,我会将他们刚才的血滴在碗里,如果是,他们的血会溶合在一起,否则,就不能相溶!”

对于生者与死者之间是否有亲子关系,早在三国时代就记载了滴骨认亲事例:当时陈业的兄弟渡海丧命,同时遇难者有五、六十人,待发现尸体时,尸体已经高度腐败,不可辨认。陈业心想,如果是亲人,一定会所不同,于是便割臂流血洒在骨上,果然一骸骨上血液浸入,其余骸骨则血液不入。

宋慈《洗冤录》记载了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的生亲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并规定了详细的操作方法。

对于活体检验亲子关系的方法,即合血法,也就是俗称的滴血认亲(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里的那种),则是在明朝才出现的。

明末的《检验尸伤指南》、清初的《福惠全书》和《校正本洗冤集录》都有完全相同的记载:“亲子兄弟或自幼分离,欲相识认,难辨真伪,令各刺出血,滴一器之内,真则共凝为一,否则不凝也。”

所以,杨老太爷他们也听说过合血认亲这种说法,但没见过。

刚才杨秋池郑重其事沐浴更衣、净手焚香、独自祷告,已经让他们感到了某种神秘的力量。待到后来杨秋池拿出的那两根玻璃吸管,更让他们非常的惊奇。他们从没见过透明玻璃,也没见过橡胶。见杨秋池手一捏,这长长的透明的管子就将血吸了进去,更是惊讶,心中都充满了敬畏。

人就是这样,总是敬畏那些神秘的东西,许多的神话传说就是来自于这种对神秘的敬畏。杨秋池这一番故作神秘的做作,就是要引起杨老爷子他们的敬畏,从而相信滴血认亲的结果。

听杨秋池这么一说,大家都知道,最关键的时刻来了,杨老太爷等人都围拢过来,凝神观瞧。

杨秋池从托盘里拿起一根玻璃吸管,将血滴在碗底,又拿起另一根吸管,慢慢将管中鲜血挤了出来。

那鲜红鲜红的血从尖嘴头冒了出来,缓缓凝成一个小血滴,落了下去。

这一滴血下去,山儿的命运将由此决定。

血相容,他就升入天堂,会得到杨老太爷无微不至的照顾,真正过上小少爷的幸福生活;如果不能相容,他将堕入地狱,这样的封建大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容忍孽种的存在的,其命运自然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