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5/11页)

没等到五天,叶名琛就被英军抓住了。即使被抓住,叶名琛仍然威仪十足,准备和英法大使进行谈判。开始,叶名琛听说自己可能被带回英国,满怀希望见到英国女王后能质问她为什么要侵华。

不过,他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英国人根本没打算把他押回英国,而是押往印度。叶名琛是个注重气节的人,他不想吃英国人的粮食,让人准备了一年的粮食。在印度,他就吃自己带的粮食,吃完之后,绝食而死。

当咸丰收到广州陷落叶名琛被抓的奏折后,他呆住了,愣了半晌后,写下了这样的话:“览奏实深诧异。”

确实,叶名琛报告胜利的消息没多久,广州居然陷落了,老叶成了阶下囚,正常人都接受不了。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叶名琛呢?他肯定不是一个卖国的小人,但是干的事情却直接导致了国土沦陷,让中国卷入对外战争的深渊,从而让咸丰最后逃离京城。叶名琛对这起战争负有很大的责任,对战事的失利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我们不能不同情他。

天津沦陷

对洋鬼子那一套,咸丰是个睁眼瞎。

咸丰把叶名琛革职之后,居然说出这样幼稚的话:“以前洋鬼子憎恨的是叶名琛,现在我们把叶名琛革职了,让柏贵和黄宗汉代理,这两人跟英国人从来就没有宿怨,他们应该不至于为难这两人的。我们可以给英国人好处,只要他们退还广州,允许通商,如果强硬的话,我们就调集兵勇收拾他们。”

咸丰的法子看起来幼稚,但实际上是继承了祖宗的老一套,也就是剿抚并用,恩威并施。清廷对于叛乱者历来采取这两种手段,现在咸丰把英法联军也当成了农民起义,不免让人心寒齿冷。

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后,像所有统治者一样,他们也想恢复秩序,打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为了防止民众叛乱,英军用刺刀逼着柏贵进衙门复职,和英法总局共同治理广州。也就是说,广州已经成为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咸丰已经管不了广州。

1858年2月11日,英法总局宣布解除一切封锁,英国人和法国人可以在广州自由贸易。

战事到这里,英国和法国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本来可以避免升级。但咸丰肯定无法忍受这种侮辱,他让骆秉章秘密去广东,联系各地官员,组织几万人的乡勇,将英法联军赶出广州城,然后清政府可以出面调停夷人和民人之间的矛盾。咸丰的想法很简单,我们人多怕他干啥,老百姓闹起来,我们政府就可以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这又是传统智慧。

传统智慧不是不好,但咸丰死搬教条,且不说乡勇根本不是联军的对手。就说你把两国之间的矛盾转化为英军跟广东人民的矛盾,然后自己再充当中间人,这不是发神经吗?

团练虽然组织起来了,但大家一直没有进攻,中国人都聪明,谁也不愿意充当咸丰的炮灰。

更奇特的是,广州战争爆发后,两江总督何桂清主动跟英国人联系,说广州打仗不关我们的事啊,就拿上海来说,跟你们外国人的关系很好啊,我们一切照旧吧,该贸易的贸易,该喝酒的喝酒,该泡妞的泡妞。

何桂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咸丰,咸丰也点头批准。咸丰的思维是这样的,出了问题就要丢卒保帅,广州既然出事了,就不能蔓延,他恨不得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叶名琛一个人头上。闽浙总督王懿德也效法何桂清,跟洋人通气,希望和睦相处。

洋人有好处,自然不折腾。所以,历史奇特的一幕出现了,广州是交战区,其他地方却歌舞升平,尤其是上海,十里洋场一片繁华。上海甚至成为英法舰队的中转站和基地,这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是看不到的。

好像这场战争不是英国和中国的战争,而仅仅是英国与广州的战争,真是荒唐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