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失败但不屈服

广州人自古就有一股血性,清军失败之后,他们早就对清军的无能和英人的霸道极为愤慨,大呼:英国人侥幸获胜,还真以为中国人软弱可欺啊!一些被欺负的广州人发出这样的喊声:“英国人焚烧我们房舍,奸污我们妻子,杀害我们父兄,此仇不共戴天。”

亡羊补牢

这次失败对道光的打击是沉重的,天朝上国的美梦第一次被打破。道光自幼接受的是清宫严格的家庭教育,祖先们文治武功的故事犹在耳边,和康熙乾隆等开疆拓土的雄主相比,他有一种沉重的耻辱感。

道光一向把天朝的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经过这次打击,一段时间内道光情绪变得低落而消沉。但是他毕竟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接受的家教都是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这些东西。所以,他努力从消沉中振作起来,认真反思这场战争。道光对西方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我们不能期望他总结出什么深刻的教训,他意识到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海防力量的薄弱,这已经不错了。

海防废弛的原因是什么呢?道光有自己的看法:泥守旧制。防护弱是因为多年来一直固守旧制,从没有改变。所以道光得出结论:要想整顿海防,必先从革除旧制开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道光对沿海各将军、副都统、督抚、提镇发出诏谕,要求各海口加强防御,因地制宜,进行变通,所有战船上的大炮和枪支,应该有增无减,而且要选择制造精良、方便实用的武器,而且各路水师要加强训练。道光要求沿海的督抚根据岛屿进行布防,一切要求都要从实战出发,不能搞形式主义。

道光还让奕山根据美利坚的造船图纸,同时结合英国兵船的式样,制作一些图纸,然后将图纸分发给沿海各省的督抚。

除了加强武器的制造之外,道光还要求各省把水师作为重中之重,提拔一些能干的将领,淘汰一些不堪胜任的官员。为了训练一批强有力的水师劲旅,道光节衣缩食,在给英国艰难赔款的情况下,尽量不减少水师的军费。可以不夸张地说,为了提高国防力量,道光是呕心沥血,苦口婆心,希望各级将领能以国家利益为重,矢志报国。

这一切,道光都是在悲愤中完成的,虽然他不是一个出色的皇帝,却也是宵衣旰食、用心良苦。他所做的这些改变虽然是亡羊补牢,但也确实是力所能及的改革,但这些并不能改变清王朝衰落的命运。清王朝毕竟落后于时代,不懂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不懂西方的政治制度,所以道光的改革效果并不明显。

鸦片战争以后,道光的禁烟态度依然没有改变,仍然主张严禁。道光虽然态度坚决,但是禁烟的力度已经大不如以前了,没有谁认真执行。鸦片贸易呈半公开状态,沿海的一些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都怕再次引起战争。

1844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有两万八千六百六十七箱;1846年,有三万四千七十二箱;1848年,英国输入的鸦片有四万六千箱;1850年,达到五万两千九百二十五箱。数目如此庞大,而且全是以走私的形式进入中国,与其说是走私,倒不如说是明目张胆地进来的。这对于极力主张禁烟的道光和林则徐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和打击。

发生在台湾的冤案

《南京条约》签订后,璞鼎查强行占领了鼓浪屿,借口等候清军释放英国战俘。随后,璞鼎查制造出了“台湾冤案”,诬陷说台湾清军杀害了英军战俘。

事情是这样的。签订条约时,浙江被俘的英军大多已经释放,英军侵略台湾时,有一百多人被台湾军民俘虏,这些人一直被拘留在台湾。当璞鼎查派人去台湾索要俘虏时,台湾兵备道姚莹正告英军使者:在台湾有一百三十多名英军俘虏,有的已经病死,有的已经按照中国的法律被处死,目前只剩下九个人,再加上因为刮了台风被台湾军民救起的二十五人,总共有三十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