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遗诏引发政府改组风波(第4/4页)

宰相的作用就是为皇帝分忧的,这曹振镛名义上虽不是宰相,但权力比宰相还大。皇上有苦,曹振镛便想出一个计策,对道光说:“当官的喜欢不断上奏折发表看法,一方面是表达忠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显示工作态度积极。但是皇帝想过没有,这些官上奏折可不需要自己动笔,他们身边多的是师爷,可皇上就苦了,这奏折只能由皇上一人批啊!但皇上也不能禁止他们上奏折,怎么办呢?臣建议这些奏折不必全看,皇上可挑其中的一些细节来做文章,然后给官员以处罚,这样官员们就会以为皇上明察秋毫,不敢欺骗皇上了。官员们如果不敢随便上奏折,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多奏折了,皇上,您觉得如何?”

这些话全说进了道光的心坎里,道光便请教曹振镛什么是细节的错误?曹振镛说,譬如格式、语法、用典、笔画上的错误等。别说,这个办法还有点管用,道光每逢批奏折批得头晕的时候,便翻开这些奏折,从中挑毛病。这些毛病虽然是小问题,但是道光可以把问题搞大,他说你这个字写错了,怎么回事?一定是工作极不认真,连字都可以写错,足以说明平时玩忽职守。一个错别字的问题就可以让你撤职。

果然,这么一来,天下的官员都以为道光明察秋毫,不是一个容易糊弄的主。然而,道光万万没有想到这么一来,天下的官员将“多磕头少说话”奉为圭臬,尽量少上奏折。如果要上奏折,也要反复检查,确保不会出现语法和错别字这样的疏忽,这样一来,官场形式主义愈演愈烈。

不少官员因为害怕出现错别字得了强迫症,尽管官场好像更严谨,其实更糟糕,实事求是的精神反而越来越淡。

让我们公正地看曹振镛这个人吧!这个人肯定不是奸臣,在他当官期间没有做残害忠良贪污腐败的事情,但是他是一个好好先生,在他的带领和倡导下,官场上平庸圆滑之风越刮越烈。这样的人,如果在太平盛世还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道光朝正处于清王朝衰落的关键时刻,这时需要的是像曾国藩、左宗棠那样力挽狂澜的人,而不是四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好好先生。

重用曹振镛是道光在用人上最大的失败,真是什么样的皇帝用什么样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