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政改必须拿着斧头

雍正有一句名言:“遇挫折,当取出丈夫硬心肠,发狠去做。”从雍正的话里,我们能感受到朱洪武的余风,事实上,雍正的许多政治斗争和改革也是以朱洪武为榜样的。

“特务政治”

雍正有一句名言:“遇挫折,当取出丈夫硬心肠,发狠去做。”从雍正的话里,我们能感受到朱洪武的余风,事实上,雍正的许多政治斗争和改革也是以朱洪武为榜样的。

朱元璋创立了锦衣卫这样一个特务组织,雍正虽然没有创立这么个组织,但也布下了众多的耳目,这些耳目通过密折的方式为他监视臣下的动静。

雍正初年,密折制度主要是用来对付那些倒皇派,后来则主要用于揭发检举贪官污吏。密折跟一般奏折不同的地方在于,密折只有皇上一人能看到。奏折属于正式公文,上面要盖公印,先交给通政司,通政司再转到内阁的手中,内阁最后才转交给皇帝,由于能看到的人太多,很多官员们不方便讲实话。而密折制度则隐蔽得多,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都可以写进去,雍正想用这种制度让官员们互相监督,互不信任,人人自危,从而有效遏制贪污腐败,同时还能将大权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实在是一举多得。

密折制的专利权应该归到雍正老爹康熙的名下,雍正只不过是进一步发扬光大而已。在康熙朝,密折的作用很有限,到了雍正朝,密折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了,而且拥有密奏权限的人也越来越多。

雍正的主要功绩在于将密折制度化、公开化。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制度,呈送密折不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是皇帝规定的,只是内容不准对外公开而已。

如何让密折中的这个密字真正发挥效应呢?万一有人泄密怎么办?这个问题,雍正考虑得显然很成熟。他规定,凡是自己批阅过的密折,当事人看过之后要立即交上来,不可以存备份,更不能相互传阅,违规者处以重罚。

为了让写密折的人保密,雍正屡次告诉他们这是一种荣誉,一般人想要没机会,雍正对这些耳目说:“如果朕不保密则对不起你们臣子,如果你们臣子不保密就对不起朕。”这样一来,密折制就起到了笼络人心的作用,让臣下觉得皇上非常重视自己。

还别说,这种密折制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譬如,查嗣庭案子发生后,雍正在李卫的密折中批示,要求李卫带着杭州将军在第一时间抄掉查嗣庭的家,雍正还叮嘱千万不要让人知道。如果雍正用公文的方式告知李卫,很有可能半道被人截获消息,从而让查嗣庭提前做出准备。密折在这种时候就显示出了它的威力,让人防不胜防,从而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将案子侦破。

密折制度最大的漏洞是泄密,秘密一旦泄露出去,而雍正又没有在第一时间得知密折泄密,会带来一些不好的结果。譬如,雍正在甘肃提督路振声的密折中表扬了路振声的弟弟路振扬,结果路振声把这事告诉了弟弟。路振扬居然愚蠢地给雍正写了一份密折说,谢谢皇上的赏识。这一下坏事了,雍正非常气愤,痛骂路振声,说他是一介武人,秉性粗鲁,姑且饶他一次。

密折制有好处,也有坏处,两方面雍正都考虑到了。雍正担心一些小臣利用密奏权力作威作福,谋取私利,导致官场混乱。为此,他苦口婆心,再三叮嘱教导那些小臣不要辜负君主的信任,应该公正无私,为国家办事。

为了防止密折造假,雍正还规定了密折纸张的颜色、规格以及外包装的种种细节。在密折制的各个环节,雍正都制定了规范,为了让密折制良好运作,雍正花费了不少心思。

密折制直接将内阁撇在一边,从而削弱了内阁的权力,加强了君权,而且这种制度还制约了封疆大吏的权力。封疆大吏不再只手遮天,由于受到监视,所以事情无论大小都不敢自作主张,只能乖乖地请示皇帝。当时总督、巡抚不能随便弹劾一个小县令,只要小县令为官清廉,总督都没法排挤他,因为皇帝可以通过密折得知事情的细枝末节。密折就像一张法网,雍正将帝国的官僚全部纳入监视范围之内,从而有效地控制整个帝国。但也正因此,他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雍正必须是中国最勤政的皇帝,他不勤政的话,密折制度就办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