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逐鹿中原

当时的形势下,吴三桂是一个决定性的人物,就像楚汉争霸时的韩信一样,他把力量押在哪边,哪边的胜算就大大提高。在这个紧要的历史关头,吴三桂成为了决定历史走向的重大筹码。刚开始的时候,吴三桂的重要性不仅李自成没有想到,连多尔衮都没想到。

三桂大兄

我们再回到皇太极刚死不久那会儿,多尔衮将朝政摆弄妥帖之后,听到李自成正向北京挺进的消息,大喜。

喜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多尔衮是不会放过的,他将国政交给另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自己率领大军向南挺进,企图大干一场,实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未能实现的梦想。

在动手之前,多尔衮派人联络李自成,提出大家有福同享的口号。李自成没理他,心想我被洪承畴打得抱头鼠窜的时候,没听说你要跟我有难同当,现在想有福同享,没门。这让多尔衮很不爽。在出征之前,多尔衮曾咨询资深谋士范文程,范文程建议他入边直取北京,同时建议他严肃军纪。

大将军多尔衮率领十四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向中原冲去。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九(农历),多尔衮从盛京出发,一路上所向披靡,进展非常神速。四月二十一日,大军抵达山海关,镇守山海关的是明朝著名将领吴三桂。

吴三桂本来也可以算是大明的铁杆粉丝,他的老舅祖大寿曾经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同意,表示三桂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在京城被攻破之前,崇祯急调吴三桂回京师勤王。吴三桂接到圣旨,二话没说就上路了。在走之前,吴三桂还把宁远城里面的物资和建筑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这一走,宁远肯定是保不住了。

吴三桂虽然看起来很听话,但是他的表现却让人很诧异。他不光是带兵走,还把老百姓也迁走,模仿刘备那招“爱民如子”。如果只是正常的迁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时候,皇帝的脑袋都快保不住了,你还带着五十万的老百姓慢悠悠地往回赶,人多物多,行军速度非常慢。吴三桂这么做也有他的理由,一方面他的家人还在北京,如果他不回去勤王,崇祯可以把他全家人脑袋全部砍下来。但是,如果真的急行军回去,他不过几万铁骑,而面对的是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实力悬殊太大了,吴三桂这么精明的一个人,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

吴三桂刚到河北丰润的时候就听说李自成已经攻破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不知道吴三桂究竟是什么反应。我估计他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感觉脚下的大地在塌陷,突然之间好像变成了个大明孤儿,不知道何去何从。

经历过最初的惘然之后,吴三桂不得不面对现实,冷静思考。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是投降李自成;要么是投降清军。经过一番剧烈的思想斗争,吴三桂选择了李自成,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家人都在他的手中,另一方面也因为大家都是汉人。投降李自成后,自己好歹也算是开国元勋,不能封王,至少也能封个侯。明朝的许多文武大臣都投降了李自成,自己不能跟不上潮流。

李自成方面,对吴三桂也是非常重视的,他进京后就给了吴三桂一封招抚书,你归顺我之后,封侯是底线。吴三桂安心了,大汉民族本一家,崇祯是老板,李自成也是老板,谁对自己好就是好老板,以后就踏踏实实地跟着李老板做事吧!我们前面提到,吴三桂的老爸吴襄是一个逃跑能手,归顺李自成后,他也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说这个李老板人真好,对我非常不错,现在天命属于李老板,孩子,你一定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老爹的一番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