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毕一 六(第2/4页)

为什么说是抱着剑呢?当时流行把剑挂在腰间不假,但悬挂的点比较偏低,接近剑中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喜欢席地而坐,一旦挂的点过高(靠近剑柄处,向后代那样),则剑在人下身悬着,坐下就不舒服了,而且压在屁股后面,看不见了,显不出威严了。所以当时剑的挂点比较低,接近剑中段,使得上半截剑悬起比较高,都支棱起来,剑柄一直耸到了左胸前,所谓长剑拄颐(都快支到脸上了),这样坐着很能体现贵族的气派。特别是剑很长的话,就支棱得更高,更气派了。平时坐时他用左臂夹住剑身,左手反握剑柄,形如抱物,故谓抱剑。这种气派的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不实用,也就是说拔剑很不容易!因为剑柄位置高,拔快了割破自己脸是小事,一不小心切断了颈侧大动脉就冤了!

所以拔剑前必须先按剑,就是左手把剑柄按下去,这样再拔剑就不至于割着自

己了。“按剑”是一个不礼貌的动作,表示要打架了,犹如现在打架前先拿出

手机叫人一样。

但是“按剑”不等于“负剑”。一般往下按剑(按低剑柄),都可以把剑拔出来,但是如果剑太长了,按下去仍然不好拔。秦王政佩的正是长剑,古书上说叫“神武扶揄长剑”。所以秦王政后来仓促之间按剑仍然不能拔出,在群臣的提醒下改把剑体转拧到屁股后面去,进一步开阔右臂在体前可延展的空间,才把剑拔出来了(这就叫“负剑”,是把剑放到屁股后面去,是一种很不小资、很没格调的方式)。但这也告诉我们了一个雄辩的道理,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千万不能小资!

然而,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又出意外了:“刺客二人组”中的秦舞阳先生,突然临时掉链子了。他看见秦王政长剑拄颐,高坐在几案之后,殿下又有两旁武

士,佩剑执戟者甚众,都是彪形大汉,自有一番威严和严厉。秦舞阳突然脸色

苍白、牙关紧咬、嘴唇发紫、浑身战栗、小便失禁!(对不起,最后一条当不

至于)。

秦国群臣看了,十分诧异,便有人喊道:“后面这一位就是副使吗?”

荆轲回头一看,对秦舞阳微微一笑,示意镇定,然后跨步对秦王政说:“下臣

的副使情商不高,是北番蛮夷的边鄙之人,没见过大世面,请大王原谅,允许

他捧物而上,完毕使命于您面前。”(所谓完毕使命,就是上前要你的命啊!)

这里我们注意一个细节,史书记载荆珂捧的是樊於期的人头,秦舞阳捧的却是地图,里面卷着见血封喉的匕首。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按荆珂的策划布置,仍然是让秦舞阳主刀行刺,自己在旁边吆喝。原本是荆珂一直等的“客”主刀行刺的,现在换上了秦舞阳这个尿裤子的替补。

看得出来,不管是让“客”主刀,还是秦舞阳主刀,荆珂一直没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武士角色。他是一种精神侠,接近文士,武功不怎么行,但是脑子善于策划,情商高,善于接交大场面。

秦王政传旨:“只请正使上殿,副使在阶下候旨!”——这下好了,秦舞阳上不去了。如果秦能上去的话,荆珂还有戏。这个副使其实比正史能打。

没料到秦王政歪打正着的这一手,荆轲立即感到身孤力单。秦舞阳不能往前走了,停在殿下。荆珂只好硬着头皮自己上殿去了,待会儿自己挥匕首了。就像一个从来没杀过猪的人,由于死了张屠户而不得不自己下厨房。

荆珂上殿以后,于秦王政的一番对话,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不妨设想是这样的:

秦王政问道:“那个匣子就是装着樊于期的头颅吗?”

荆轲弓身答应:“是”,奉上木匣给秦王看。匣子里边,樊於期的人头像一盒生日蛋糕似的,俏皮地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