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韩灭赵三(第3/3页)

而桓齮则不能似曹操,他出兵袭击肥下,却对大本营未加严守,以至于被李牧劫掉。他以为李牧不敢劫他的营——这也是李牧事先装出了怯懦的样子,高壁不出,麻痹了他吧。总之,桓齮是倒了霉了,败了家了,全军尽灭。看来,古代的战争,打来打去不外乎这些个打法,就在于谁运用得更加灵活高妙了。

按秦国法律:大将带兵出战,未能完成朝廷规定的斩首定额(八千个)的,就要被朝廷议罪,何况覆军丧众而返,必然更得重重诛灭。桓齮畏罪,不敢回国,落荒逃奔燕国。后来燕国史书上有一个来自秦国的逃将“樊於期”,大约就是桓齮,读音相似。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秦王政惩于桓齮之败,且不回国内受死,一怒之下,干脆把桓齮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末”,且悬千金以购樊於期(桓齮)之头,最终演出了一个荆珂刺秦王的闹剧。秦国对叛将的惩罚,看来是极端严厉的,这大约是法家的路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