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三(第3/3页)

经过这次激战,王翦等秦国将领,纷纷称赞赵军勇猛,而赵将庞暖更是“真将才也”:庞暖在此次夜袭之中,临危不惊,从容镇静,指挥有方。他和从前的赵将廉颇,以及后来的赵将李牧,堪称一时良将也。

庞暖收拾起残兵,召开阵前临时会议,发现到会的只有韩、魏、燕三国将领,而楚国人却一个也不来:纵约长黄歇先生,早已像黄鹤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众位将领深感痛惜,认为已经失去取胜的希望(大约深入敌人腹地,粮草也不济了)。于是大家议定,散伙算啦。

在一片凄凉的斜阳照耀下,五国大兵拖着一身疲惫,放弃了转变列国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未来等待他们的,是二十年后被秦人各个击破,国破家亡。

庞暖领着不逞之兵,一边憎恨着楚国人,一边又大骂齐国人。他痛恨齐国人置身战争之外,拒不参加联合行动。于是庞暖又在返国途中,东攻齐国,向齐国人泄愤,攻克了齐的饶安城。就像没得到奥运金牌的家伙,朝着赛场边卖汽水的踹了一脚。

潇水曰:东方诸侯合纵攻秦,历史上前后共有五次,绵延一百多年。赵将庞暖主持的,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

第一次合纵攻秦,是早在公元前318年张仪时代。张仪的政治对手——合纵家“公孙衍”组织了齐、楚、燕、韩、赵五国合纵攻秦,由楚怀王当“纵约长”,但是楚国一贯延续历史上习惯已久的亲秦策略,并不出力,合纵迅速失败。第二次是公元前298年孟尝君为报复被困秦国的私仇,而引导齐、韩、魏三国联合攻秦,持续三年,有一定成果,秦国认输并且返还了几座城池,但孟尝君不愿意削弱秦国而壮大韩魏,浅尝则止,见好就收,对秦国无甚打击。

公元前287年,苏秦约赵、齐、楚、魏、韩五国,导演了第三次攻秦。但苏秦属于虚晃一枪,只是为了压制秦国,以免秦人干预齐国(齐泯王)就近吞灭宋国的好事,所以五国也并不真出力,只是堵住豫西走廊口,坐在大雨里,吆喝一通,迫使秦国去掉帝号,退还局部秦占区。

第四次合纵攻秦,是信陵君魏无忌主持主持的,把蒙骜打退到了函谷关,由于粮草不济而终止。随着第五次庞暖的无功而返,合纵攻秦的事,也就这样惨淡收场了。

纵观五次合纵攻秦,第二三四次都取得了一定战国,而第一次和第五次都是由于“纵约长”楚国人先打退堂鼓,顿挫而返。楚国是战国时代,最令人恨铁不成钢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