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卿相六(第2/3页)

赵太后觉得触龙说得娓娓动听,不觉得向前膝移。触龙接着说:“可是,您对长安君就没这么深远了。您说,赵国自建国以来,一百多年来,王室子孙中那些被封君的,有几个把封君的位子一直传下来的吗?”

太后说:“没有。都完蛋啦。政治斗争险恶,富贵不过三代嘛,还不是都被后来人褫夺了。”

“是啊。不光赵国如此,列国都是如此。是这些君王的子孙不贤吗?不是,他们地位尊贵而没有建树,俸禄优厚而没有功劳,占有贵重宝器又那么多。当然无法服众,迟早被褫夺封君之位了。您虽然爱长安君,封给他长安的膏腴之地,但是不令他有机会立功于国,迟早┅┅,一旦您老像山陵那样驾崩了,谁还能罩着他不出事啊,永久富贵啊。”

赵太后至此被说得一点词都没有了,幡然动容,叹口气道:“唉!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真是没办法,随便你们安排吧。”说完,忍不住流下老泪。连忙用老手按住。舍不得啊。

于是,触龙为小孩子长安君约车百乘,把能想到的一切吃穿用度好东西都给他带上了(生怕到齐国吃亏)。长安君辞别母亲赵太后,千里东行,到齐国当人质,为国家“立功”去了。

这就是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触龙款款而谈,娓娓动听,把一副垂暮之年爱子心切的神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算千古传诵的妙文了。父母不可溺爱子女,溺爱等于祸害啊。毛主席也讲过这个故事:“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他在一个中央会议上用这个故事教育那些革命老干部的。

其实,触龙先生的话还有更深的寓意,所谓“计功受封”。看得出触龙是个有法家思想的人物:反对贵族党无端受福,垄断高位,而主张因功任人,量能授官。没有功劳,就保不住自己的财产和权力。这是法家思想。

齐国收到人质,立刻发兵入赵,襄救赵国。秦兵一看时机不利,远交近攻的策略,被暂时挫败了(齐国不买它的帐,不与之“交”),也就引兵退了。

正在齐国雄心勃勃,有复出江湖之想的时候,接齐泯王班,为政十九年的齐襄王却英年而逝了。他的逝世对中国未来走向影响巨大,接班的王子建是个懦弱之主,全听老妈的和收了秦国赃钱的大臣们的主意,采取远离战争的鸵鸟策略,四十余年置身战争之外,客观上为秦国的远交近攻做了呼应。终于在四十年后,齐王建苟延残喘也到了头,国破家亡,饿死于松柏之间。亦可叹也。

赵太后女士二三事:

赵太后也是有法家思想的。这其实和触龙一样。

作为赵惠文王的媳妇,她在老公死后主持国事,拉扯不肖的赵孝成王,颇使赵国有一线勃勃生气。是个女强人。

有一次,齐国使臣到邯郸拜会赵太后。赵太后问使者:“贵国的年成如何?百姓平安吧?王上的玉体可好?”

齐使不高兴地回答:“下臣奉命出使贵国,专诚拜候太后。太后未问齐王如何,却先问年成和百姓,这不是把贵贱的次序弄颠倒了吗了”

太后说:“不然,如果没有好年成,怎么能有百姓?要是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王?!”嗬!这话出于一个深宫女流之口,值得鼓掌。

赵太后进一步问道:“贵国有个钟离子,他帮助无粮的人吃饱,帮助无衣衫的人穿暖。这是帮助国君抚养百姓,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委任他官职呢?叶阳子爱护鳏寡孤独,扶贫济穷,为什么也还在家待业呢?孝女‘婴儿子’矢志不嫁,从不佩戴玉环耳坠,为的是奉养双亲。这种孝道出于真情,为什么到现在朝廷还没表彰她呢?

“于陵(山东长山县西南)子仲还健在吗?这家伙对上不尽人臣之责,对下不能治理国家,对外不能与交结诸侯。他一心当隐士,躲在山里清虚无为,把百姓都引向了无所作为的歧路,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杀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