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之死十一(第2/3页)

苏秦说的秦齐结好,也是苟且暂时的,以安全促成齐国灭宋为时间截点。经过苏秦的宽慰,秦昭王不牢骚了,立刻分兵两路,前去攻打魏国在山西的旧都安邑。

可是魏国人胆子小,一看老秦来打,腿就软了,打算主动让出安邑,求得自己在中原的平静。这可不是好事,一旦秦人简单办个手续就能拿到安邑,何必以默许齐人攻宋作为获得安邑的交换条件呢,势必将不再默许齐人攻宋,那齐泯王攻宋就难办了,一旦齐泯王攻宋不成,不能自我消耗以及激化天下诸侯反齐,扁担歌第三乐章不就落空了吗。唉!公元前三世纪初期这一段,国际事态之变幻,真是急剧莫测,处置之棘手,真是极费心机啊!弄明白都不容易,更惶谈纵横其中了。当然,也更衬托出苏秦外交艺术的高超深邃。他立刻赶奔魏国大梁,亲自阻止魏昭王与秦人讲和,不让魏国献出安邑。

苏秦说:“秦昭王刚刚教导我们齐国说,请你们强力攻打宋国,宋国即便讲和,献出土地,你们也不要心软,拿了土地,继续强兵进攻它,直到吞灭它算了。秦人一贯就是这样刚柔两手并用的,如虎如狼。我的意思是说,你们魏人不要指望通过献地就能讨好和阻止秦人的进攻。从他对宋国的态度上就能推测出这个:您献了地以后,秦人还会继续用武力进攻你的。这是他的一贯国策,从前他对楚国就是这个策略:一打一拉,打完就讲和。当楚国跟他讲和的时候,楚国势必就要背弃其它诸侯(譬如齐国),于是楚国陷于孤立,秦国就放肆了,继续发兵又打楚国。就这样,打了又讲和,讲和又使你孤立,于是又打你——打了又讲,讲了又打,直到把你老楚打死(苏秦对秦人的观察和评价可谓一针见血)。所以,秦国用心深不可测,替大王考虑,最上策是进攻秦国,其次是依靠同盟国,摒弃秦国,最多是假装讲和。总之,你不能同秦国真正讲和,那将使你在同盟国中限于孤立,也就没人救你了,秦人也敢放肆地使劲打你了——即便你已经跟他讲和。”

魏昭王于是接受苏秦意见,不跟秦人讲和。苏秦真是能言善辩,但确实句句在理,苏秦跟张仪不同,苏秦比张仪最大的区别,是张仪靠诓骗,苏秦则全是精湛有力的分析,以理服人,促使对方顺我意志,为我所用,并且也往往对对方眼前有利!

但是纸里包不住火——当时没有纸,但竹简也包不住火,竹简上的口舌之辨也掩盖不了事实。秦国人默许齐人攻宋,以及齐人默许秦人攻安邑,这个互相交换的最而交易,终于被魏昭王的信息员收集到了,苏秦一下子大窘,立刻被魏昭王拘留了。这是苏秦第二次被扣押。

苏秦并不惊慌,对魏昭王充满了藐视,因为他看透了各国领导者的心理,因此充满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苏秦派自己的大哥——另一个纵横小家——苏代,胸有成竹地去游说魏昭王,叫他放人。

苏代说:“大王,听说你把我家三弟给扣了,哈哈,好呀。齐国目前正在攻宋,还许诺把攻宋所得部分土地封给秦国贵族泾阳君,以便让秦人默许自己攻宋。但是秦国不接受。秦国不接受,不是因为它讨厌土地,而是标志着秦人不信任齐国。现在,您扣押了苏秦,齐魏关系闹得如此之僵,是逼着齐国进一步去结好秦人。一旦齐秦互相信任,两国结好,秦国将默许齐人攻宋,办法是限制魏人干预齐人攻宋。于是,齐国吞宋,秦国泾阳君亦可得到宋国封邑,而您魏国一点好处也占不到。所以,齐秦结好,您魏国毫无尺寸之利。大王您不如释放苏秦,以表示齐魏结好,这样,秦人将更加不信任齐人(因为齐魏结好成为一个阵营,势必共同对秦,齐人就毁掉了‘默许秦人攻占魏国安邑’的承诺,秦人也就将不默许齐人攻宋)。这样,齐秦不能联合,齐人遂不能得志于宋,您就有了自由空间,还可以照旧在宋国侵占些地方。”